缉毒人员在现场检查。
嫌疑人用于吸毒的工具。
缉毒人员现场缴获的制毒工具和毒品。
嫌疑人(左)与被缴获的制毒原料。□记者肖军通讯员沈宏伟/文见习记者邓华/图五里卡派出所民警梁华生工作极为认真负责,考虑到辖区内流动人员量大,所以只要有空,他就会反反复复下到辖区出租房进行检查登记。
11月15日这天,梁
警官来到了航一路某栋大楼前,没想到这一次的出租房检查,竟然让他“误闯”入了一个制毒窝点……
敏锐觉察到出租房有毒味
通过梁警官的讲述,记者还原了他当时“误闯”制毒窝点的惊险一幕—— —当天下午3时15分,梁警官拿着一本厚厚的登记簿,敲响了航一路某栋大楼的410出租房。很快,门“吱”的一声开了,开门者是一名着红色T恤的男子,他有气无力的样子,脚步还有些站不稳。“大白天的,怎么如此醉酒?那么近距离,怎么闻不到酒味?是吸毒?”梁警官突然警觉起来。
再说 ,开门男子虽然眼睛矇眬 ,但看到梁警官那身显眼的警服 ,顿时怔住了。虽说此时梁警官身边只带着一个协管员,房间里情况并不明朗,但他顾不上那么多了,一把挡住门口,以极快的身手将正欲转身的红衣男子控制住。
一眼扫过房间 ,还好没有其他人。此时 ,梁警官看到零乱的桌面上 ,有一个装着水的瓶子 ,上面还插着吸管 ,经验告诉他 ,这是吸毒人员用于 “溜冰”的自制烟枪 ,看来男子刚吸完毒的可能性极大。除此之外 ,梁警官还瞄见了放在床边的两把砍刀和几根棍子 ,好在手快控制住红衣男子 ,不然说不定有一场生死搏斗。
“不速之客”引来虚惊一场
控制住红衣男子后 ,梁警官仔细查看房间 ,又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地面上堆放着疑似毒品和制作毒品的工具。情况紧急 ,梁警官迅速向所领导汇报并请求支援。
就在这时 ,门外有了新的动静 ,一名男子探头进来看了一眼 ,然后迅速缩身回去。
这个“动静”虽然仅两秒钟 ,却逃不过梁警官的警觉。
“会不会是同伙?”想到这 ,梁警官一个箭步冲出门外 ,一把控制住男子。
“我来找女朋友的!”男子支支吾吾地说 ,可怎么也说不出女朋友叫什么名字、住哪间房。疑点重重 ,梁警官将其一并“请”入房内。
不过 ,经过民警后来进一步核查 ,此男子确实不是红衣男子的同伙。那么 ,当时他为何说不出女朋友的名字和住址呢?男子说 ,其实他是来找“小姐”的 ,当时看到穿着制服的民警 ,想到自己来这里是嫖娼的 ,便很惊慌 ,于是想溜之大吉。
(原来如此!
出租房成了制毒窝点
再说 ,五里卡派出所领导在接到警情后 ,立即协同柳南禁毒大队民警一块前往。记者接到报料后 ,也迅速赶到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 ,这间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 ,除了一张床、两张桌子和一台电视机之外 ,还有其他物品 ,地面一片狼藉。
缉毒民警告诉记者 ,桌上那水瓶和吸管是吸食冰毒的自制烟枪 ,估计是红衣男子刚刚吸食过“冰毒”留下的。地面上的一堆红色粉末 ,估计是嫌疑人将毒品和掺和物碾碎混合后 ,用于制成颗粒的半成品。
在摆放电视机的背后 ,还发现有一篮子的红色颗粒 ,估计是嫌疑人已经制作好的毒品成品 ,约有几百粒。
除此之外 ,房间里还有台钳、碾磨器、磨具、铁条等等成套制毒工具 ,以及一些工业香精、不知名粉末等原材料。
这里疑似一个制毒加工厂。但是 ,这些疑似毒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毒品呢?制作加工后的这些毒品又将销往何处呢?所有这些疑问 ,得等警方审讯后才能得出结果。
制掺假毒品梦想发大财
经查 ,红衣男子姓曾 ,31岁 ,柳江县进德镇人 ,2007年 曾因替人销赃被判过刑。
“公安 ,那些东西哪里是毒品 ,不过是红薯粉、鱼饲料和工业色素而已!”被带回队里的整个晚上 ,审讯中的曾某都在一味地狡辩着。
不过 ,昨天一大早 ,结果出来:从曾某房间里缴获的物品中 ,共有216克摇头丸。昨天下午 ,记者在柳南禁毒大队采访了曾某。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 ,事实摆在面前 ,曾某仍继续狡辩。
他说:“我没有制毒 ,完全是出于好奇 ,制作一些小红颗粒来玩玩而已。”他说他在11月初的时候就到市场上花几百元买了这些工具回来 ,然后又购进了一些红薯粉和工业色素 ,再加上之前自己饲养甲鱼时留下的一些鱼饲料 ,然后将这些 东西掺和后加工成一颗颗红色的东西。
直到当民警将结论摆在曾某面前时 ,他才哑口无言。原来 ,曾某得知一些小妹仔在娱乐场所玩时经常喜欢购买摇头丸来“嗨”,于是萌发了兜售摇头丸赚钱的念头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赚取差价 ,因此就花几百元购来制毒工具以及原材料。
他曾经有过做假摇头丸来以假乱真骗人的举动 ,但根本蒙骗不了 ,于是他只好再花钱搞来一批真的摇头丸 ,而后以1:2的比例进行混合。如此一来 ,获取的就是绝对的高额利润。
梦想着靠这些重新掺和过的摇头丸狠狠发上一笔财 ,曾某做工劲头大增 ,一个星期下来就制作了几百颗。不过 ,他的发财梦最终没有得以实现。
新闻推荐
小记者柳江县拉堡小学064班梁炜晟2011年8月14日,经过4天的试航,中国首艘航母平台从海试海域回到辽宁大连,停靠原码头。10时54分,随着航母拉响三声汽笛,宣告了中国首艘航母凯旋归来。这是中华民族历史...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