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播的手段和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也从组织系统教育为主转变为大众媒介传播为主。为此,柳州市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转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超前谋划,培养群众记得住、叫得响的法律宣传品牌,立体化构建大众媒体法制宣传网络体系。
●“龙城普法”成法治文化品牌。
2007年4月,柳州市开展了面向全国征集“龙城普法”徽标设计方案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的设计作品181幅、书面反馈意见30多条,经过市民投票、网民讨论、专家评审三个阶段评审,最后确定一等奖作品为“龙城普法”品牌徽标。全国、自治区及柳州市近20家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全国近百家网站转载宣传。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法委书记彭祖意还亲自为“龙城普法”题词,寄予了殷切期望。几年来,柳州市围绕“龙城普法”这个品牌,不断注入文化元素,开展了“龙城普法法制文艺、书法比赛”“龙城普法春联比赛”“龙城普法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树立起富有柳州特色的“龙城普法”文化标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网络普法平台全覆盖。2007年9月,柳州市“龙城普法网”正式开通。
“龙城普法”网站版块按照“突出普制宣传,突出依法治理,突出法律服务”的总体思路设置,同时,将司法行政的具体工作分解细化到各级栏目中;网站总体上突出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渗透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网站共设有法制宣传、法制教育、依法治理、专题报道、法律服务、律师在线等16个专栏,打造了集法制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大普法”平台,成为广西第一个正式开通的专业普法网。“龙城普法网”开通以来,充分发挥网络普法传播空间无限性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普法,并利用网络平台,在全区首先实现无纸化普法在线考试。网络普法使柳州的法治文化融入信息时代的潮流,驶入新传媒的快车道。
●报纸成为宣传主渠道。从2008年起,《柳州日报》 开设“龙城普法”专版,专版除对柳州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进行文图的动态宣传报道外,还开设了《普法社区》《典型案例》《政策解读》 等六个栏目,“龙城普法”专版已出版了“国土执法”“农村普法”“依法禁毒”“依法行政”“12·4”全国法制宣传等40多个专题。柳州市依法治市办每期将1300份当日的《柳州日报》免费发送到各县(区)各村委及社区居委会,并在法制宣传橱窗进行张贴,方便居民就近学习。同时,与报社、电视台、电台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确定一名记者为联络员,每次重大活动三家媒体均同时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影像、广播成为群众学法的生动课堂。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柳州电视台、广播电台先后开设了法制栏目16个,其中《警视风云》《法庭内外》 等特色栏目已成为市民喜爱的节目。柳州市各县的传媒平台普遍开辟普法栏目,乡镇设立了广播站、农村广播网、农村党员教育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报纸、刊物设置法制教育栏目,确保群众学法“处处有课堂,时时受教育,用法有依据,权益有保障”,提高了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2012年6月,柳江县开通《法治柳江》电视栏目,在柳江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同时通过电视台将节目上传县文化宫LED大屏幕滚动播放。目前已播出21期。
●《龙城普法通讯》成为全市普法的重要教材。为满足“龙城普法网”建设和计划开辟《柳州日报》“龙城普法”专栏的需要,柳州市及时制定下发了《柳州市普法依法治理信息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对普法依法治理信息的内涵外延、科学分类、报送办法和激励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办法》实施后,有效激发联络员写稿投稿的热情。在办好内部刊物《龙城普法通讯》的基础上,多渠道在《全国依法治理通讯》、中国普法网、法制网、《自治区依法治桂通讯》、《法治快报》以及柳州的各种媒体、网站共刊发各类信息600多篇。
新闻推荐
“五一”小长假,车行辚辚,“车客”们在路上。市技工学校汽车维修基地站长韦禄常也在路上,做节假日的安排。他那支年轻的汽修队伍随时整装待发。“很多车主并不清楚怎样做远行的检查保养,抛锚时有发生...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