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车行辚辚,“车客”们在路上。
市技工学校汽车维修基地站长韦禄常也在路上,做节假日的安排。他那支年轻的汽修队伍随时整装待发。
“很多车主并不清楚怎样做远行的检查保养,抛锚时有发生。若在荒郊野外,他们需要我们的‘抢修骑士\’。”韦禄常说。
“抢修骑士”都很年轻,都从柳州技工学校汽修专业毕业。
4月28日中午,柳江县穿山镇的一个抛锚车主打响了抢修快线,魏作杞、韦柄强、莫文斌迅速赶往偏僻的村级路,技术娴熟的年轻人就是快。车主看了时间,抢修的过程仅用15分钟,既感激,更佩服。
韦禄常记得,2012年12月23日凌晨,不到一个小时,他的抢修热线两度响起,第一个是在静兰大桥上爆胎的车主。他的抢修队员12分钟赶到,及时排忧解难。韦禄常刚想入睡,抢修热线再度铃响,这次的地段够远,融安县大良镇。
“莫急,发短信告诉你的车牌号和准确方位,我们马上赶过去。”平时说话节奏温文的他,语速也提了。叫上入睡的莫文斌,亲自出马。
要想知道他们这样的日子累不累,23岁的莫文斌笑答:“大年三十不吃团圆饭,八月十五不赏月。惯了。”年轻的韦禄常属于老资格。
但他说:“这是支没办法老化的年轻队伍。”汽修专业是学校的教学品牌,汽修站是学生们的教学实践基地。每年一拨又一拨的毕业生从课堂里走进来。
品学兼优的,成为汽修站的新力军。
“原来的老员工呢?”记者不解。
“老的都‘退役\’啦。我们的汽修队员分三档。初级、中级、高级。高级技术最强,收入最高,但却是最大的流动档。中档最有活力,承上启下,是高级档的补充。”韦禄常回答。
“技术好的反而不留?”记者仍是不解。
“现在的汽车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车辆结构也在变化。年轻人认知新事物能力强,修车技术要求与‘识\’俱进。”莫文斌告诉记者,汽修站是个优秀的团队,他们戏称为柳州汽修界的“黄埔学校”。学校和基地让他们学到专业修车技术,还教会怎样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怎样提高技能,为再创业做准备。
李志强、梁俊、刘东华、张信富、韦义勇等都是从汽修站走出去的。带着过硬的技术回乡,自立门户,还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他们也常回“娘家”,“娘家”常常在技术难题上无偿援助他们。
直管单位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学校创建的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其实是学校的技工人才孵化基地。通过良好传统的传帮带,让学生们在就业实践中,学到怎样创业,进而带动再就业的能力。
日报记者叶子
新闻推荐
5月18日22时,在柳北区北外环路松泉小区附近,30多岁的柳江县土博镇男子覃某走在路上时,突然跌进一口深约3米的窨井中。幸亏覃某带着手机,他给110打了求助电话,民警和消防战士闻讯到场将他救起。身上多...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