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团镇北弓村距县城约10公里,村里山多地少,全村八个自然屯,581户,只有水田77公顷,2011年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2012年被列为全市183个贫困村之一。
2012年4月,陈刚从市二职校进到北弓村委担任第一书记第一天起,他就认真琢磨着怎么样才能让大伙摆脱贫困。
要脱贫 先学技
有限的土地,如何产生更高的效益?陈刚看准北弓村原有的香芋种植基础,从市农业局争取到18万元资金支持,“百亩香芋基地”建设顺利进行,村民积极 性很高,直接在北弓村四爱 、吉岭两个自然屯连片搞了8公顷的香芋种植示范基地。
香芋种下去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有一次,陈刚下到地头,看到一户村民正在给香芋喷药。
上前一看,陈刚看出了问题。
“芋头已经病了,却还在用防的药,要用治的药了。”陈刚说:“要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她们。”去年,经他联系,聘请市土肥站 、植保站 、蔬菜站的专家到北弓村开展了四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上半年又办了三期培训班,还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北弓村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今年,分别两次带领村委干部和 种植大户到柳城和荔浦考察当地主导产业,让大家开了眼界,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想倍增上规模
“学技术回来后,用宽行窄株的办法,一亩就多种了800株,荔浦芋头一亩利润万余元。”一亩水稻最多也只能赚个1000多元,倍增的事一目了然,大伙的积极性自然上来了。陈刚说,明年他还将继续从县扶贫办争取产业扶贫项目,扩大面积,预计明年新增13公顷,推动项目发展。为了改良土壤,去年陈刚还争取到支持,完成了连片43公顷红花草的绿肥冬种,减少化肥使用量。
产业要发展,必须形成规模,实行标准化种植。面对村民担心的销售等问题,陈刚组织村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把会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同时,种植大户的培养 、产品的包装 、品牌的打造也在同步进行。
系民生 永不变
刚进村第二天,陈刚就进到北弓村最贫困的可累屯和屯代屯,与村民小组长商量解决饮水问题。
请来县地质勘测队打井40米没有水,打到70米还是没有水,他痛心放弃。他心有不甘,经过积极争取,目前两屯已列入人畜饮水改造项目计划,计划在“十二五” 期间解决。
晚上,自然屯开会他从不缺席,他带着村民建农家书屋 、争取后盾单位支持,村里小学的课桌椅几乎全部更新。他来了以后村庄变化很大,他却说,对村里的支持不会因为时间而结束,“即使到时回去了,也依然会关注村里的产业和民生。”日报通讯员邹元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董明)“刚才我们看了记者暗访以及县督查组到各乡镇督查的短片。首先请问环保局韦局长,您是否知道县城有这些黑水沟?”这是柳江县开展电视“百姓问政”第四期的内容,该期就“美丽柳江·清...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