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熊树泰老人说,当年日军间谍开川就是在成团老街这个屋子旁被击毙的。今年已95岁的石宝熙老人,精神状态还不错,他曾经是柳江青年挺进队的队长。 今报记者陈新援 摄
今报记者陈新援 实习生尤洋 策划:刘山
1944年11月11日,日军占领柳州后,到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滔天罪行激起了柳州人的愤怒,一批热血青年拿起武器和侵略者作斗争。在众多抗日队伍中,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是战功最为显赫的一支队伍。据统计,这支队伍先后与日寇战斗20多次,歼敌60余名,在柳州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青挺队首战告捷
1944年,日军为扭转太平洋战场失利的劣势,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将侵华日军各部分贯通起来,并联系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于当年4月到12月,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进犯广西。1944年11月8日,日军主力部队经柳州向贵州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柳江县一夜之间沦陷。
日军占领柳江县后,到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据1945年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的《广西年鉴》记载,从1944年11月11日开始,至1945年6月29日光复柳江县(含今柳州市城区)35个乡有20多个乡遭日军入侵。全县被日军杀死5095人,失踪4350人,因战事染病死亡8672人,房屋被烧26764间。
日军暴行激起了中国民众的的极大愤怒,爱国青年纷纷拿起武器反抗。
“我就是想着打鬼子,为同胞报仇!”8月14日,在柳州市连塘路西一巷的家中,今年已是95岁高龄的石宝熙回忆起当年参加挺进队的情形时,表情严肃,目光坚毅。作为当年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的创始人之一,他领导过数次战斗,并多次历险。
石宝熙回忆说,日军进犯广西时,他还在桂林读书,桂林沦陷后,他就回到了成团镇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当时,他和熊柳生、韦金台等人联合了一部分留在成团镇的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串联四乡青年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经过短时间的准备,他们就在成团小学召开“联合会”成立大会,当时到会的有50余人,都是本乡及柳州市疏散来的青年学生及中小学老师。
“联合会”发布宣言,号召广大青年发扬爱国精神,投身到抗日报国的洪流中来,鼓舞群众克服消极悲观情绪,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击日寇。为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联合会”还出版了名为《解放报》的报纸,每期印刷两三百份,拿到成团圩散发,一下就被抢空。这份报纸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各地青年纷纷前来联系,“联合会”一时成为联系团结爱国青年的中心。
1944年冬,柳江县洛满乡的共产党员韦君毅组织力量,拥有12条步枪,建成了一支武装队伍。而从龙城中学回老家流山的吴裕茂也出任当地自卫队一中队长,组织起20多人,拥有18条枪。经过大家分析,一致认为组织抗日武装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于是决定在原来“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以成团镇一带为基地,以原来“联合会”骨干为骨干,组成领导核心。石宝熙因为读书时接受过军训,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被选为队长,韦君毅担任政治部主任,熊柳生担任副主任。武装骨干则是以青年学生和老师中的积极分子为主。武器除了由熊柳生变卖家产购买以及大家自带的外,还有从国民党柳江县自卫大队接收了两挺无架的重机枪。
挺进队成立后不久就迎来了“开门红”。1945年1月25日,石宝熙带领挺进队和当地一些群众武装在拉创拗(亦称拉爽坳)伏击了一支近百人的日军小分队。一天半打下来,打死、打伤日军20多人,缴获马匹物资一批。不过青挺队亦有3人牺牲,1人受伤。
洛满险遇日军小队
青挺队首战告捷的消息一传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纷纷加入进来,队伍由原来的60多人扩大到了150多人,1945年青挺队还改编为柳江青年抗日挺进大队。
石宝熙说,为了进一步扩大队伍,那时他经常在各村屯间活动,有一次,他在洛满镇招募新的成员时,碰上了一队日本兵。
“这是(参加挺进队活动中)最危险的一次。”石宝熙在回忆70年前那天的情形时,仍然显得有些兴奋。他说,当时他和一位姓周的游击队员步行到洛满乡下。当时是冬天,他穿着一件宽大的学生冬装,在腰里别着两支枪、一枚意大利造手榴弹,裤兜里还放着一本英文杂志、一盒子弹。走到一个叫林家村的地方时,突然发现村里有80多个日本兵,正闹哄哄在空地上烤火。他后来才知道,这些日本兵是刚从柳城县凤山镇来到柳江县的,因被雨水淋湿了衣服,暂时集中在村里休整。
突然出现的敌情让石宝熙一下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拔腿就跑,肯定会引起对方怀疑,肯定跑不掉,但是,如果走过去,万一对方搜身那不就完了?
正在石宝熙进退两难之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奶,定眼一看,是个熟人!他当即上前打招呼,并向老奶暗示自己处境比较危险。老奶心领神会,二话不说,就把他们两人带到自己家中。
进了家后,石宝熙和同伴立即把武器藏了。正当他们准备出门时,却又和一个鬼子打了个照面,这个鬼子朝他们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估计是想找东西的,石宝熙等人听不懂,也没做声,那个鬼子自己进屋子里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想要的,就离开了。
惊魂初定,在向村外走时,他们又碰到了一个身材高大、肤色黝黑、穿着马靴的军官模样的日本鬼子。
“糟了!”石宝熙突然想起还有一本英文杂志和一盒子弹留在裤兜里,忘了藏,本来已经做了最坏打算,要是被搜查就和对方拼了。没想到这个鬼子走到他跟前,突然莫名其妙地“啪”地一下,双腿并拢,给他们敬了个军礼,搞得他们不知所措,只好跟对方点头哈腰,然后快步离开了。
事后石宝熙分析,可能是这些鬼子刚刚到来此处,想装出“亲民”的形象,所以才会这么“客气”。实际上,鬼子第二天就开了杀戒,在洛满镇一带枪杀了6名被怀疑为游击队员的男青年。
圩日击毙日军间谍
在青挺队的行动中,击毙日军小头目开川的行动是是最为经典的一次。
关于开川的身份,在坊间一直有不同版本的说法,不过,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此人为日军的间谍,在日军大部队到来前,潜入柳州,以做生意为掩护,专门收集情报的。
据一些研究柳江人民抗战史的资料记载,开川大约是在日本飞机轰炸柳州后,来到柳江县的。每逢圩日,他就在柳江县境内的成团、百朋、三都、里高、水源、福塘、洛满、流山及宜山的屏南、三岔等街上摆卖豆浆、油条、铁锅等等。因为会说中国话,因此不少人都以为他是外地来这里做生意的。
“他还会说柳州话。”8月14日,家住柳江县成团镇的80岁老人熊树泰回忆道,他曾亲眼见过开川。因为当时的柳江县相对比较闭塞,外来人口比较少,所以大家对于这个专门跑来“做生意”的外乡人也特别留意。在大家的印象中,开川个子不高,脸尖,肤色偏红,看上去跟中国人没什么两样。
开川常在成团镇一带的街上摆卖各种日杂商品,有时他还会向当地人露两手“绝活”:拿起一个铁锅,用力一甩,铁锅像飞碟一般旋转着飞出老远,稳稳地着地,而锅底丝毫没有损坏,赢得不少喝彩。有时,他卖东西还不收钱,客客气气的,给当地人的印象还不错。
然而,1944年冬,日军侵入柳州后,在几次烧杀行动中,都有人发现开川参与其中。有一次,六道街边有21位村民被围困在泥砖房内遭日本兵杀害,有两人从水沟里逃出来说,开川也在那帮日本兵里头;成团镇灵江村海螺岩十多名男女被日本兵用火熏死在岩洞内,躲藏在洞外山上刺蓬里的村民见开川在那里指指点点;日本兵尾追柳江县警察稽查队到福塘乡高兴村塘上屯,将县警察稽查队围在村中,开枪打死县警察稽查队员和村民19人,全村房子被烧光而成废墟,福塘当地人认出,是开川给日本兵带的路。
得知这一情况后,青挺队决定干掉开川。根据掌握的情报,开川仍经常在成团圩日时上街活动,青挺队的骨干们研究后决定利用成团圩日,化装成老百姓,潜入集市中,伺机将其击毙。
1945年4月的一天,也许是自认为身份没有暴露或许是因为有恃无恐,开川仍然像往常一样来到成团圩。当他走到成团镇老街鸡行旁(即现在的成团镇成团乡成团街二巷35号附近)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
当时埋伏在这里的是青挺队队员熊文。他身材高大,曾当过国民政府军队的士兵,柳江县沦陷后,加入青年挺进队。当天,熊文头戴一顶竹壳帽,右肩挎着一个蓝靛布口袋,里面装着十几斤干玉米籽,佯装成卖玉米的。发现开川后,他快步靠近,用布袋做掩护,朝开川连开两枪,当场将其击毙在一个水沟边上。
枪声一响,成团圩乱成一团,青挺队员们也纷纷朝天开枪,并趁乱从旁边的一片果园逃走。
“日本人很快就赶来进行了报复。”熊树泰说,听到枪响后,一支日军小分队立即赶来,发现开川死后,立即用机枪朝圩上扫射,不过圩日上的民众大多已经逃散,因此未造成人员伤亡。据说,后来开川被日军抬回大荣镇烧掉了。
据统计,青挺队自成立后先后与日寇战斗20多次,歼敌60余名,给日寇以有力打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青挺队根据中共桂北联合工委 “解散队伍,保存实力,隐藏武器,分散人员,继续以各种不同方式和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的指示精神就地自行解散。1947年以后,原大队骨干队员成为中共柳江地下组织及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第四联队的骨干,并在日后的柳江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闻推荐
“村民架设浮桥 苦了都乐公园”后续都乐公园的 “土浮桥”已拖走
今报记者陈枫通讯员陈雪莲柳州市都乐公园里有条都乐清溪,源自附近的都乐河。在都乐清溪源头的河段,东岸、南岸是属于都乐公园管理,而该河段的西岸、北岸,则属于附近的柳江县进德镇三千村村民的。最近...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