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读者参观工业博物馆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八音石琴敲起来发出叮咚响声。生发石引起读者好奇。老读者到马湘厨就餐。
今报记者伍蹈 文/图
12月26日,“南国今报·马湘厨2015第九届百寿宴”圆满落幕。150名老读者齐聚一堂,参观柳州奇石博物馆和工业博物馆,并享受由全国连锁餐饮公司马湘厨提供的养生佳肴。天空虽然下着雨,参加活动的老读者无一缺席,大家一起深切感受柳州的山之魂、石之奇、城之美、食之珍。
1
赏奇石 大开眼界
一年一度的南国今报“百寿宴”,是本报每年都举办的关爱老人大型品牌公益活动,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赞誉和支持。
当日上午8时许,150位今报老读者抵达集合地点,虽然下着淅沥小雨,但是参与者无人缺席。大家有序找到自己的座位,乘车前往柳州市奇石博物馆。
此次参与活动的老读者,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走进奇石博物馆,奇石异品让他们赞不绝口。在导游介绍下,老读者们参观了奇石博物馆的十余个展区。“我最喜欢第一层楼,里面展出的藏品以柳州奇石为主,各类精品奇石异彩纷呈。”刘老先生说,柳州是奇石之都,他却从未全面了解奇石文化,此次活动给自己长了见识。
而奇石博物馆第二层楼,则展现全国各地以及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藏品。一枚名为“岁月”的生发石引起老读者的围观,黄老先生惊讶石头也能“长头发”,原来这枚石头来自台湾近海,所谓“头发”实为珍贵的海洋动物头盘虫,如此“奇观”让老读者们大为惊叹。
不得不说,璀璨奇石给老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参观过程中,龚老先生拿着儿子买的“自拍神器”,和老伴廖女士不停摆姿势,其他老读者也纷纷拿起手机或相机拍照留念。
“叮咚”一阵清脆响声入耳,原来是老读者们正在敲击八音石琴。这种出产在柳江县的石灰岩,敲击它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就连八十岁高龄的刘阿婆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想敲出一段动听的旋律。刘阿婆说,人老了,更应该热爱生活,尝试新事物,享受生活。
2
观工博 共忆当年
结束了柳州市奇石博物馆的游览,老读者们活动第二站是柳州市工业博物馆,里面陈设的柳州机械厂、柳州工业研发基地等展示区,记录着柳州工业发展历史,也记录了不少老读者年轻时代的光阴。参观过程中,不断听见有老读者告诉身边人:“你看,我以前就是干这个的。”
林阿姨看见水轮机非常激动,她又回忆起1976年的时候,当时自己所在的工厂分家,她就被分配到水轮机厂劳作。“那时候,一个月就一天休息,特别辛苦。”林阿姨说,柳州的工业发展,她也做了一份贡献,如今一晃70岁了,但是年轻时大家的拼搏劲还历历在目,看着柳州如今建设得这么好,她十分欣慰。
老读者们参观到生活展示区的时候,78岁高龄的黄阿婆激动地说:“你们看,这床单跟我出嫁时候的一模一样。”老读者们聚在一起不停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结婚时,一铺床一张帘子就能组成新房,等到七八十年代时才有柜子、电器等物件,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都是稍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的东西。
参观中,不少老读者们还将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将本次活动的精彩点滴展示在自己的空间里。
3
品湘菜 举杯致谢
回味了旧日时光的点点滴滴,老读者们来到全国连锁餐饮公司马湘厨,享受美味湘菜。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马先生,特地为“老柳州们”准备了羊肉火锅、滋补鱼头等味道鲜美的养生大餐。
马湘厨的厨师团队在湖南深造20余年,其中多位大厨拥有国家级特级厨师证,他们将湖南各个菜系的味道融会贯通,让老读者们领略到,湘菜不光只是“辣”,通过不同的烹饪手法,还可以达到养生的功效。
席间,老读者们频频举杯,感谢南国今报的付出与坚持,关心爱护老人,也感谢社会公益,提升敬老风气。
“今报创刊的时候我就开始订阅了……”林阿姨说,今年她如愿参加了今报组织的此次活动,认识了不少好朋友,大家相约下一次畅游全国。
不少参加活动的老读者都有80岁高龄,在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时,曾老先生的意见颇有代表:“每天早起锻炼,少吃多餐,注重营养搭配,多听听音乐,生活要有质量,更要有情趣,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精神文化。”
新闻推荐
今报记者陈新援冬季本该是蛇类冬眠的季节,然而,近日,柳江县66岁的农民陈某在放牛时,却意外被毒蛇咬伤,命悬一线。据陈某说,12月25日下午4时许,他到村边放牛,无意中发现草丛中有一条蛇若隐若现,冬天野外还...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