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孔俊伟(右)和龙泉村村委副主任韦金料(左),正在教韦海云如何照着图案在涂色手绘本上涂色画画,哥哥韦永拐则坐在一边身子前倾仔细聆听。
今报记者石红星 文/图
为帮助因监护缺失等各种原因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柳州市2013年就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项目”,并于次年7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城市。近3年过去了,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该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社工进村 帮助困境未成年人
1月21日,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烂路颠簸,记者和柳州市春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春蕾社服”)的社工,才从柳江县百朋镇驱车约20公里,来到当地一个叫龙泉村的贫困村。
春蕾社服是柳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的专业社工机构,旨在为柳江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和帮扶。此行的目的,是走访和慰问该村的几个困境未成年人家庭。
一下车,社工和同行的村委副主任韦金料就说,要带记者去看看村里最穷的人家和最特别的两个孩子。这户人家就在村委办公楼附近。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泥平房,非常破旧。门框上悬挂着柳江县民政局制作的“低保户”铁牌。看到我们,37岁的房主人韦祖导带着父亲和两个儿女,把大家迎进了房里。
4人衣着破旧。尽管当天的气温只有7至11℃,但韦祖导的女儿,仍趿着双凉拖鞋;她那走路一瘸一拐的哥哥,穿的则是双紫色的女式旧毛鞋。
看到社工带来的新书包和新衣服,两名孩子很兴奋,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新衣服,然后打开书包拿出里面的蒙纸涂色手绘本,埋头放在旧沙发上画了起来。
房子里,除了一台旧电视机,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破旧的衣服,杂乱地堆放在一些角落里。厨房有两口锅,一个盛着当天中午吃剩的白菜,里面散落着几块猪肉;一个则盛着炼过油的猪板油渣。韦祖导说,没肉时,这些猪板油渣就拿来“加菜”。
韦祖导的父亲是名老军人,81岁;儿子韦永拐,13岁;女儿韦海云,10岁。韦祖导的母亲也已77岁,前阵子去菜园摘菜时,闪了腰一直卧床到现在。
韦祖导说,13年前,他在进德镇帮别人开拖拉机拉甘蔗,与当时只有16岁的孩子母亲相识相恋并未婚生子,并于2006年又生下了一个女儿,没想到4个月后,女方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韦祖导认为,穷和病是“老婆”悄然离开他的原因。原来,龙泉村位于半山腰上,没有水田种稻谷,韦主要靠种点甘蔗和桉树维持生计;其父还患结核病,每年都要住院大半个月。因入不敷出,政府将他父母列为低保救助对象。雪上加霜的是,儿子会走路后,总是一瘸一拐的,去医院检查总也治不好。
“老婆”走后,韦祖导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拉扯两个孩子。因为家里要打理,他无法外出打工,家里境况很是窘迫。由于孩子属非婚生育,且都在家出生没有出生证明,他一直没能给两个孩子上户口。儿女如今早就过了上学年纪,但因没户口学校不接收。
看到两个孩子上不了学,村里一位在镇上当老师的村民,去年给两个孩子带回来了几本小学一年级的旧课本,让上过小学的韦祖导有空时教一下他们,可韦根本没时间教。两个孩子翻烂了书本,至今也只认得从1到10的自然数,汉字一个也不认得;不过他们倒是从电视上学到了一点普通话。让韦祖导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很听话,不但“承包”了家里洗衣服做饭菜的家务,还经常跟着他下地砍甘蔗做农活。
“我们的工作,就是整合资源,想办法帮助这些未成年人摆脱面临的各种成长障碍。”春蕾社服理事长孔俊伟表示,但经济上,他们也只能为孩子争取政策范围内的救助,超出这个范畴的救助,需要社会共同关注。
5124名困境未成年人入册
最近一个月,记者跟随一些城区驻点社工站的社工,走访了十多个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庭,发现他们各有各的不幸遭遇。除了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患重病甚至辞世、家庭暴力等因素,是横亘在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常见的障碍。
1月21日,记者与社工还走访和慰问了龙泉村另外几个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庭。其中有户人家有名叫小静的女孩,才9岁,父亲因吸毒几年前病世,母亲改嫁;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倒塌,无法住人。因她均已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在外打工,小静被寄养在百朋镇上一个姨婆的住处,并在镇上读书。每年清明,都是小静回家给父亲做清明。
让人揪心的是,她姨婆的家同样属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原来,姨婆的媳妇在生下二女儿后,就患了类风湿,手脚变形,长年卧床;儿子3年前胃穿孔开过刀,去年3月还摔断了右小腿,也已无法干重体力活。因此,老人不但要照顾儿子儿媳,还要照顾两个孙女以及小静,而老人的退休金每月只有1300元。
柳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罗仲楠告诉记者,通过村委、社区指定的未保专干入户随访、摸底排查上报,目前,柳州全市共有陷入困境未成年人5124名。
已服务3224人 项目初见成效
为帮助困境未成年人解决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2013年柳州市救助管理站在城中区青云社区率先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辖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各种帮扶。
2014年7月,柳州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试点城市后,即制定了《柳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资金、人力等方面进行保障,加快了推进工作。目前“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已在柳州全面铺开,覆盖了所有县区,由5家专业社工机构承担该项工作。
为了及时发现困境未成年人,根据柳州市民政局的要求,全市各村委、社区居委会还指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专干,负责排查、发现、登记和上报辖区的困境未成年人。然后由社工机构介入,为他们提供专业帮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服务转介,努力为这些未成年人整合相关资源,改善其外在成长环境。
柳城县田厂村的15岁少年小奇,母亲已失踪约10年,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与年过七旬的奶奶成了“留守人员”。因家庭贫困,自小内向自卑的他,前年读到初二时,不愿再上学。经柳城的驻点社工耐心劝导,去年小奇终于选择到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就读,学宠物养殖专业。如今,经社工长期“心理按摩”,他不但重拾学习兴趣,且性格也慢慢开朗了起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柳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罗仲楠介绍,经过近3年的探索,柳州保护困境未成年人的社工站工作效果明显。目前,各社工站已服务了3224名困境未成年人,并对其中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帮扶。
问题不少
需全社会合力保护
不过,在工作中,柳州市救助管理站和专业社工机构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柳州市救助管理站去年的工作总结就提到,有些村委(社区)未保专干乃至整个大社会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认识不足,意识不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的社区专干认为,该项目给他们增加了负担,因此积极性不高,工作推动缓慢;还有一些政府部门非但不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甚至变相设置障碍,阻止问题的解决。
柳城驻点社工站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苏明金介绍,他们目前正在服务的一名14岁男孩小巫,就因为调皮捣蛋犯了错误,被学校拒绝住校而无法坚持上学。
前年,小巫来到县城读初中。不过,还没注册,他就因被同学举报勒索他人饭票,在军训第4天就被学校阻止在校内住宿。由于从村里来到县城有20公里路程,学校不让住校,自觉难以每天按时上学的他就这样还没入学就失学了。当时,对儿子教育重视不够的父母,也没有去为他争取。
在家“面壁思过”一年后。去年小巫主动找到苏明金,表示自己想继续上学,希望社工能帮忙跟学校沟通,并主动跟社工“约法三章”,承诺会遵守学校纪律。经社工与教育局和学校反复沟通,去年10月,学校终于同意让他注册入学,条件是小巫必须接受从家里往返学校上学一个月的考验期,才能住校。
渴望继续上学的小巫,每天清晨6时就起床,从村里乘车去学校。没曾想,他刚通过学校的考验,才搬进学校宿舍住了不到一周,就又被学校拒绝住校,他只能再次辍学。这一次则是因为他与其他同学脱光了另一名男同学的衣服。这一次,不但学校对他失望,就连父母也是“恨铁不成钢”,不再愿意帮他向学校求情。
最近,小巫再次向苏明金求助时,就曾很困惑地问:难道自己犯的错识很大吗?就要承受这样的“惩罚”?
苏明金说,他理解学校的做法,学校有学校的难处,且自始至终都没说不让小巫读书,只是不让他住校而已,学校的做法无可非议。但让小巫每天往返家校20公里上学放学,无异于“逼迫”他放弃读书,且家长并不放心单独在县城为他租房求学。
在柳州市救助管理站和专业社工们看来,要帮助类似小巫这样的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光靠单方面的救助和努力是不够的,有待社会形成共识并提供保护合力。
新闻推荐
精养卡,代还,取现,多台POS机实体店消费。电话:18907725563旧货信息活动时间:2月24日活动地址:华润凯旋门销售中心(桂柳路9号)人民医院斜对面2016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乘车线路:快1/8/3/7号线或...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