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4时许,柳江县流山镇中心小学门口,小学生排队登上三轮车。1月6日下午近5时,“笼子”一样的三轮车行驶在乡间道路上,车上载有多名小学生。
今报记者王剑/文 记者张存立/图
“黑校车”屡屡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刺痛人们的心。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地区,严重超载的“黑校车”依旧任性跑。近日,记者来到柳江县的流山、洛满等乡镇,看到不少学生上下学,仍然只能乘坐非法运营车辆,安全问题触目惊心。
三轮车上挤入15人
一周之前,记者到流山镇正兰村一带采访,路途中曾迎面遇到一辆接送小学生放学回家的机动三轮车。现场抓拍的照片中,三轮车“客舱”用插销固定的铁条门封闭,一旦发生事故,乘客无法及时逃离,后果不堪设想。为能深入了解当地“黑校车”现状,记者1月13日再次前往流山镇,于当天下午放学前,来到该镇中心小学校门前。
下午4时左右,一辆装了顶篷的机动三轮车已经等在路边。记者走近观察,发现车上已经坐了7名乘客,其中6人是儿童。车牌号码显示,该车与记者一周前遇到的那辆机动三轮车是同一辆车,但当天并未装上铁条门。有知情人告诉记者,当天是流山街的圩日,车主除了接送学生,还捎带搭乘赶圩群众,因此才将铁条门卸下。
放学铃声响过之后,流山镇中心小学校门内走出一群小学生,径直上了那辆三轮车。车主发现记者在拍照,马上把刚上车的学生叫了下来,让他们回到学校,通知各自家长去接。
记者数了一下,被他“请”下车的学生一共8人,而之前搭载的7名乘客仍在车上。如果不是因为车主看到记者拍照,这辆三轮车将会至少拉上15人。
车主辩解:系家长委托
“你们为什么拍我的车?”车主主动来找记者问话。他自称姓韦,平时开三轮车往返于流山镇与广荣村之间搭客,但主要是拉来往赶圩的群众。另外,他自己的两个小孩,以及妹妹和同村亲戚家的另外两个孩子,都在镇中心小学读书,因此每天上学放学,他也顺带捎上几个小孩。
而当记者问及为何会有其他多名学生上车时,车主辩解称:因为近期已经进入榨季,家长们都忙着到地里砍甘蔗,无暇接送子女,因此委托他去帮忙接送。记者随后又问车主,是否知道这样的改装三轮车不具备营运资质,对方无法反驳。
“交警、运管经常查,我也不想去冒这个风险,何况自家小孩也在车上。”车主称,镇上除了这种机动三轮车,搭客的还有面包车,都不具备营运资质。可是,当地根本没有合法校车,家长们就只好让孩子搭乘“黑校车”。他说:“有些小孩,父母都去城里务工了,家里只剩老人小孩。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也不可能跑那么远去接送孩子。”
校方:问题一直“悬”着
流山镇中心小学校长覃启远告诉记者,目前全校总共729名学生,有468人为寄宿生,其余261人则是家住学校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走读生。
为了解决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县里曾经出台过校车补贴的政策,由家长成立委员会请司机接送。但因接送车辆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校车标准,最后这项补贴也取消掉了。
至于为何不按“国标”配置校车,覃启远坦言,作为一所乡镇小学,流山镇中心小学自身肯定无力购买“国标”校车。目前,县里的教育部门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去给各个乡镇的小学、幼儿园都配上校车,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悬”着。
他还说,学校常以致学生公开信、告家长书等形式,提醒学生不要乘坐“黑校车”。但因没有合法校车,家校之间的几公里路程,仍为“黑校车”提供了生存空间。为了打击“黑校车”,县教育局经常联合交警等部门到各乡镇开展行动,“1月8日还到流山查过一次,行动过后他们又出来了。”
在洛满镇,记者也采访了当地的中小学生。他们透露,平时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也是私人营运的面包车等,这些车辆搭载的学生常常超过20人。受客运车辆运力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学生上下学乘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忧,他们希望有关部门拿出更合理的方案,解决“黑校车”的老问题。
新闻推荐
柳州市两级法院昨日对长期欠款的被执行人开展行动这边发放执行回款 那边司法拘留老赖
一名申请执行人拿到了执行款,十分高兴。今报通讯员李佳军摄今报记者何书俊通讯员韦飞宇文雯又到年底,对长期拖欠各类涉民生案件赔偿款的被执行人,柳州市两级法院昨日开展行动,一方面发放执行回款1580...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