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灯挂上厅堂后,主持人念祈福语,村民则大声应和着。去年新生的宝宝由妈妈抱着,等待拜祖宗,领红包。村民们拜社王,祈求五谷丰登。举行完各种仪式的村民在曾府内共享百家宴。曾府老建筑历经200多年仍保存完整,近年村民曾共同捐资维修。老人们在曾府内合影并领取年轻人敬上的红包,他们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已经105岁高龄。
今报记者刘志杰/文 记者张存立/图
昨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正值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客家人上灯节。在槎山村星光屯,曾氏子孙从四面八方赶到曾府(曾家祠堂),举办隆重的上灯节庆典活动,喜庆村民添丁,欢度元宵节日。记者跟随采访,揭秘客家人颇具特色的上灯节。
庆元宵 村民祠堂祭祖宗
2月21日一大早,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星光屯曾家祠堂开始热闹起来。锣鼓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敲出节日的喜庆气氛,舞狮踏着鼓点,在祠堂前的广场上卖力地表演起来,吸引着从四方赶来参加上灯节的曾家子孙。
正式的上灯仪式开始前,村民都带着纸钱香烛到祠堂里祭祖。曾家祠堂门口的右侧墙上,贴着用红纸黑字写着的2015年星光大屋新灯情况,也就是去年星光屯新增的人口情况。去年星光屯一共新增了7个小孩,按照小孩出生时间顺序,依次为头灯、二灯直至七灯。
村民曾林松、张水群夫妇去年生了一个女儿。昨日一大早,曾林松一家抱着出生40多天的小孩,带着香烛纸钱、祭品到祠堂祭祖,为此曾家还特意杀了一只七八斤重的鸡。燃香、烧纸钱、放鞭炮,每个环节都显得很虔诚。
上灯节在客家人的习俗中还被称为“过月半”,意味农历正月过半,庆祝元宵节,开始新一年的耕作。
庆添丁
曾家祠堂喜“上灯”
上午10时30分,曾家祠堂的上灯节渐入高潮。首先是狮子拜社王、拜祖宗。星光屯几位年高望重的老人,在众人的簇拥下坐在祠堂门前,接受舞狮的祝福。接着,舞狮进入祠堂舞起来,聚集在祠堂内外的人越来越多,祠堂里十分热闹。
舞狮退出祠堂后,上灯仪式开始。7个新生幼儿由妈妈抱着,依次坐在祠堂内左边的凳子上,村里年龄大的几位老人,坐在祠堂右边的凳子上,意味尊老爱幼。仪式由星光屯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向村民们依次介绍新生小孩的情况,其中穿插着祝词。祝词都是七言句,内容通俗易懂,但讲究平仄起落,既是星光屯一年生活变化的总结,也充满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主持人每念完一句,村民们都跟着高声叫“好”应和。
主持人念完祝词,新生的小孩由妈妈抱着,依次向祖宗牌位鞠躬,主持人向小孩发红包。接着,村民解开挂在祠堂屋顶正中央悬挂彩灯的绳子,将上一年悬挂的彩灯慢慢放下来,换上一盏新制作的彩灯。新换上的彩灯高近一米,呈八角,外面有LED灯环绕,上面皆是喜庆的图案,十分漂亮;内有旋转的八角小灯,有新生命开始、香火轮回延续不断之意。
新的彩灯一挂上去,祠堂外顿时响起一阵鞭炮声、礼花升空爆炸声,大家喜气洋洋,好不热闹。有意思的是,很多村民都在祠堂里排队,等着领取解下来的灯绳。村民将上一年悬挂的灯绳分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希望今年家中添丁的村民、游客,均可领取灯绳,每一段灯绳,都带着今年要添丁的祝愿。
承孝道 上灯习俗代代传
“‘灯\’在我们客家方言中,跟‘丁\’的音差不多,所以‘上灯\’便是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丁兴旺。”今年68岁的村民曾光明介绍,上灯节是进德镇槎山村客家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都举办上灯节,这一习俗在当地已传承几百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灯节也有一些变化。按照原来的习俗,“丁”只代表着新生的男孩,女孩因为要嫁出去,还不能算“丁”,不过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无论男女都是“丁”,因此上灯节里,新生女孩的名字也会记载在祠堂里。另外,原来经济条件差的时候,村民添丁要“求百家米、吃百家饭”,以这样“众筹”的方式举办庆祝仪式,现在大家经济条件都好了,星光屯举办上灯节,都是村民自愿捐款,大家一起集资搞庆典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
上灯节除了庆祝新生,在尊老方面也体现得特别明显。上灯仪式中,会给70岁以上的老人分发红包,村里的老人都会得到村民的祝福,即使行动不便的老人,村民们也会安排老人到祠堂中,见证新生小孩的上灯,聚餐时也会把老人们安排在祠堂正中以示尊重。
“传承孝道,尊老爱幼,我们希望这样的精神在我们这里代代相传!”曾光明说。
新闻推荐
人才招聘广告刊登2837784连塘路90号210887013877266713跃进路1号柳州家居B2栋9号2832761燎原路九头山停车场6211室18978055192拉堡镇塘福路(县工商局对面)18775114512规格:约4×1cm150元/则优惠...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