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王小丁 文/图
时至5月,天气越来越热,桶装水销量日趋增加。近日,上海警方查处多家桶装水黑作坊,却发现惊人的秘密:他们通过购买简易净水过滤设备,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贴上一些名牌商标,使得本来成本只有1元的不合格桶装水,摇身变为18元/桶的高端桶装水。目前,柳州市场有约百家桶装水品牌,而本土有近30家,一些山泉水、矿泉水多数属外地,桶装水整体质量备受关注。
贴牌现象暴露行业软肋
央视对上海桶装水市场进行了披露,发现“贴牌”桶装水生产全过程,作假手段令人咋舌。此外,桶装水水桶质量也受关注,原来许多制假小贩采用的装水桶,竟然是从路边收垃圾处购得的报废品。按照相关规定,水桶使用一定的次数后必须报废,而这些制假小贩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对报废的水桶持续使用,只是用消毒液冲刷一下就再次利用,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任何消毒措施,可想而知,水桶里面细菌会严重超标。
201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实施后,不仅在瓶装水和桶装水包装上做了多项硬性规定,而且还取消了2项抽检指标,这就使得水企业生产的合格率提升。但是,各地桶装水质量问题还是偶有曝光。
早在4月初,桶装水质量也曝出丑闻,引发行业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桶装水市场将会激浊扬清,随着国家标准过渡期的结束,水市场或将迎来洗牌,低劣的品牌被淘汰出局。
制假隐蔽打假困难
柳州的桶装水是否也存在灌装贴牌现象?有桶装水企业负责人表示,上海存在的问题,柳州也不可避免,此前就有此类状况。据了解,有人拿得某品牌代理权后,由于台账不清,代理商往往做手脚,以次充好,贴牌桶装水。此举不仅危害健康,也是对品牌公信力的损害。
去年今报组织近20家桶装水企业,当时与会代表就表达了此类担忧,希望行业“打假”。据了解,柳州市场仍有人用自来水灌装到一些品牌桶中,冒充纯净水、矿泉水、山泉水。尤其是个别外地山泉水,直接灌自来水,然后贴上封口膜,送至客户手中。据透露,此前就有柳州某桶装水经销商,通过此方式销售,也因此遭到众多厂家代表抵制。
厂家打假,也有难言之隐,这给制假者可乘之机。一厂家代表称,桶装水出名了,就有人冒充,但是曝光打假,又担心引发震荡。所以,个别厂家被冒充,也是有苦说不出,并不希望媒体曝光。
据称,现在制假者手段高明,连生产日期的喷码都有,足以以假乱真。由于制假者藏身隐蔽,多数在城郊结合部,所以查处困难。
据柳州桶装瓶装水行业协会会长韦振利介绍,桶装水打假,是行业协会的一项职责,最近几年,他们也曾在柳南区城郊结合部、柳江县发现有自来水灌装桶装水的行为,相关部门已依法取缔。
生产运输中堤防二次污染
事实上,影响桶装水质量,不止是生产环节,还有物流运输等环节。此前,柳州多家外来桶装水抽检不合格,就暴露出运输过程中,桶盖松动,加之放置时间长久,菌落总数超标。
柳州一桶装水企业负责人莫先生表示,大部分水生产出来是合格的,但是由于流通运输环节储存不当而出现问题。桶装水的盖子在搬运过程中容易松动,一旦漏气就会受空气污染。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装车、卸货,再到水店存储,一些经销商为了节约成本不按规范操作,把桶身置于阳光下暴晒造成热胀冷缩,或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都有可能出现因为撞裂引起菌落总数超标的现象。值得警醒的是,柳州很多桶装水店,既卖水,也卖罐装液化气,颇为肮脏,其质量堪忧。
当然,生产环节也不容忽视,比如桶身消毒不完全、灌装车间空气清洁程度不达标等细微因素,都为桶装水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新闻推荐
一栋新楼交付 面积普遍缩水事发柳江县城一小区,数十户业主索赔成难题
一业主房产证上登记的房屋面积,与购房合同所标的相比,出现“缩水”。今报记者黄远来文/图“花了一辈子血汗钱购买的新房,到手后却发现房屋面积‘缩水\’,向房开商索回被多收的房款,却一直被拖延。”近...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