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古赏河
村民喂茧忙
生活好滋味
祖孙乐融融
古赏河漂流
竹筏荡中流隍隍隍隍隍隍相关链接
鹿寨县黄冕乡古赏村古赏屯,是鹿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位于黄冕乡东南部,距离乡政府9公里。全屯土地面积3000亩,共有农户120户,560多人,耕地面积710亩。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以桑蚕、水果为支柱产业,是远近闻名的“蚕—沼—果”生态村,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的农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好。
村屯负责人:吴新球
(村党总支书 ) 电话:
13597256841□记者唐元贵/"文张志军/"图“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4月26日上午,漫步在古赏河边上,不禁想起2000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诗句。假如屈原能够见到今天之古赏河,或许他的爱国诗辞就不会显得那么沉重。
站在古赏屯西南入口的古赏河桥上向东眺望,古赏河从东北至西南蜿蜒而来,滋润着古赏屯,伴随物候更迭,桑田 、橘林 、梨园……繁花落尽,一片翠绿。古赏河宛如碧霞仙子已然历尽人间万事,涤除凡间的尘埃,独钟情这骄阳下闪耀生命色彩的3000亩桑榆之地。
从高大的木结构门楼步入古赏屯,几乎可在任何一个岔路口发现交通指示牌,配上沿途规格造型统一的路灯,让人错觉行在市政设施较为完备的城市街巷,而路旁生机蓬勃的农作物却让这里比喧嚣的都市多了一份清静与怡然。
看着北屯错落整洁的新楼房,村主任刘明乾介绍,屯里75%的农户建有两层以上砖混结构楼房,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随着水果 、桑蚕产业的不断发展,群众收入增加,“前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500元,力争在2015年前突破6000元大关”,古赏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非常高,投资30万元修建环屯公路及进行了屯内道路两旁的绿化。
屯中有四五公里的河道漂流,已经形成了一定旅游效应。刘明乾说,今年,他们不仅仅要搞一个水上漂流节,屯里还要利用条件较好的环屯和屯中水泥路,开展类似“环法自行车大赛”的首届山地自行车大赛。对此,村民们满怀期待,在被称为“小鲁班”的何小海家,从一楼到三楼都被装修一新,每个房间里都有床榻 、书桌 、电视等随时接待客人的设施设备。站在楼顶距离太阳能热水器不远处,何小海指着旁边新建民居楼说,“目前全屯已有农家旅馆10多家,大约具有200多人的接待能力”,等到举办山地自行车大赛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乡村旅馆具备经营条件,作为古赏新兴业态的“农家生态旅游”的接待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在已经81岁,但还能够挑着40多公斤的担子走七八公里路,从小就生长在屯里的吴家宝老人看来,他的健康得益于古赏河流域的优美环境,虽然依旧耳聪目明,但他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古赏的老人中也只算得上是中上水平。当天,81岁的老人潘日宝,在自家院子里用柴刀为10多根1米多长的圆杉木剥皮,辛苦一个上午后才稍事休息,他说,“老了,随便玩玩。”如果说近在北屯的乡村旅馆 、农家烧烤等“农家游”项目的兴起,体现了古赏的新发展,那么,远望河南岸半屯子散点在山脚的民居,则摇曳着古赏天成的人文意蕴。一栋栋黑瓦白墙的民居楼房,“藕断丝连”般隐逸于桑田橙树之间,夹杂些古寺废墟上关于晨钟暮鼓 、善男信女的传说……氤氲的氛围,不禁让人联想起丹青秀丽的水袖江南。江南有悠悠秀水 、黑瓦白墙,这里,亦有山峦叠翠,依山傍水,春光如许。
假如,诗人屈原,走过这别样的江南,脚步将不再匆忙,神情也不再幽怨。
新闻推荐
□记者肖军通讯员林红敏晚报讯“站住,我们是警察……”近日,在鹿寨县城,4名男女正合伙以消灾的方式对一名中年妇女行骗时,突然身后传来了一句洪亮威严的声音。4名骗子清醒地意识到,这次他们是逃不掉了...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