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跃文潘贵华罗汉果圆罗罗,结出大坪好生活。这话不假,到过那里的人都会这么说,罗汉果结下金蛋,给全村带来“第一桶金”。
“要没是提前打电话来,哪能找到我?”记者刚下车,大坪村里的白色油桐花正开得火热火热的,就像土生土长的罗秀晶的笑脸。
“这么火急做嘛?又没是去约会。”有人站出来“将了罗秀晶一军”。
别看罗秀晶个子小,看上去显稚气。今年30岁的她可是两个孩子的妈,大儿子都10多岁了。她笑着“反将”一句:“约会倒是没有,山上几十亩的罗汉果,没要去陪着嘛。”“那倒是啰。村里头除了几个带嫩仔的妇人和正在耍猫仔的小女孩外,你看看哪个在屋里待得住!”村支书张进保拍拍双手,走出正在打地脚的村委办公室工地,“你魅力大,还大得过罗汉果?!”拉沟乡大坪村素有种植罗 汉果的历史,具体从何时开始,由谁率先,谁都说不上来。只是各自把罗汉果当不起眼的副业种下,到了收获季节摘来烘干,作为干货卖给圩场或者集市里有需求的人。赚得的钱,对于这个重度贫困村来说起不了泡。
2004年,拉沟乡政府大力发展罗汉果种植,嗅觉敏锐的商人来到大坪,说罗汉果是个好东西,可以止痰治咳嗽 、血燥便秘等症;用它的根捣碎,敷于患处,可以治顽癣 、痈肿 、疮疖等;果毛可作刀伤药;冲入开水浸泡,是一种极好的清凉饮料,可提神生津,预防呼吸道感染;果汁还可用于烹调,清香可口,堪称无所不能的“神仙果”。
“哼哼,现在说得动听, 那年我们可是吃了哑巴亏的!”张进保“提醒”记者,别看果子现在走俏了,但投入还是蛮大的:买苗 、肥料 、打桩 、铺网,哪样不是钱?公司的人带着诚意来了,也不好扫兴,搞罗汉果规模化种植称得上是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的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宣传 、培训等前前后后准备工作做足了,但挂在嘴边的“大螃蟹”没人敢吃,看稀奇的人多,动真格的少。年方33岁的张进保急了:“没人来,我上。”就这样,他和少数村民组成的“敢死队”干开了,开山要地,全家上阵。谁知,这年罗汉果没种好,平均算下来,每亩损失了三四千元,挨笑话也不少。“几千几千往地里砸,没了影,要是丢到水里起码还 会起个水泡……”“输就输在公司技术指导不到位和脱毒上。”张进保只能叹气,心里的滋味很不好。
这边的罗汉果坏了,周边的拉沟 、木龙等村屯搞得风生水起。说不眼红那只是关起门来哄自己的,大坪人岂能服输?话是 别人说的,罗汉果照种不误。
这么一狠心,“敢死队”将罗汉果种出了名堂。2007年,大坪村开始大规模种植。
2009年,一块产业扶贫开发项目介绍牌立在了村口,拉沟乡罗汉果种植项目获得市级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的支持。现在全村130多户都在种罗汉果,张进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几年,种果不仅有政府补贴,还有多家公司专业指导,生果价钱稳定,0.4至0.9元/个,一般情况下稳赚五六千元/亩。
此时,罗秀晶有话要说,以前一家子住在已20多年的泥房里,拥挤 、阴湿。为了求变,他们外出打工,孩子留守,一年不过几千元,勉强维持生活。
2008年,她和丈夫种了罗汉果,锄头动地就实现开门红,赚了1万多元。后两年规模扩大后翻倍捞钱。去年,加上点政府补助,期盼多年的新屋终于建起来了,两层半,4房一厅,与堂叔邓福生家的新屋紧挨着,“下半年收了果子,选个好日子,就可以把装修搞完,你们再来就大变样了!”“最多时,村里在外打工有200多人,现在仅剩三四十人。”张进保掐着手指数了数。
村民搭着棚子,白天夜里都在山里看护罗汉果。目前还有12家没有建新房,今年有8家准
备建(包括罗秀晶的亲小叔黄
元甫),两年内,全村都可以住进新房。
好是好了,张进保却又开始“不安分”了:在担任村支书的第10个年头,他今年试种了4亩金银花。这是为啥?“罗汉果口味叼,同一块地种一年要等5年,破坏生态要紧,实在划不来。”张进保一语道破天机,面对未来,他打算利用大坪特有的自然条件,发展原有的茶叶,引进农家乐。
这能行吗?他心里早就有了一盘棋。
新闻推荐
鹿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解决多年来吃水困难 水水水!大部屯村民爽死了
□记者潘贵华陈跃文没有饮用水,娃仔都锁眉头;有了饮用水,老汉的皱纹都舒展开了。75岁的鹿寨县寨沙镇木岗村大部屯村民梁家宽笑着说,现在,打开家里的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再也不用拉水吃了。用...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