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鹿寨县开始推行“夜会”“夜谈”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进村联系群众时的“走读”现象。这是以制度促进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办法。
进村蹲点,拜访农家,召开“夜会”,促膝“夜谈”,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是符合多数农村实际、便于党员干部“知民情,暖民心,解民忧”的有效工作方式。一些老干部回忆说,当年搞土改长期深入农户实行“三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农民兄弟相处得情同骨肉、须臾难分。然而面临改革开放的新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却在群众路线问题上迷失了方向,对群众日渐疏远冷漠,党的优良群众工作传统被其日渐淡忘。现在做农村工作的干部大多居住在城市,有的人就是不愿意下农村,习惯于遥控指挥,即便进村也是心不在焉、蜻蜓点水,昼去夜还、形同“走读”。对此民间有谚云:“干部像候鸟,频往城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不整改怎么行?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在于培育党员干部心中的一个“愿”字,即重新找回干部深入基层的内心动力,提高其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进村入户变“要我去”为“我要去”,变“走读”为“住读”。为此,仅靠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目前较好的机制有:互惠双赢机制—— — 如柳北区实行的“五联一创”制度、柳东新区的“结一联五”制度,把机关单位与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紧密捆绑在一起,促使其贴心互促,互惠双赢;激励机制—— —全面考察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对成绩出色者予以提拔重用;群众荐举升迁机制—— —学习眉山市经验,在一定范围内由群众民主推荐县处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让群众真正拥有干部升迁的“荐举权”,使干部成长实现“从群众中来”。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杨继强)鹿寨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推出“农事直通车”服务亮丽行动,不断拓展深化政府服务新模式,积极帮助农民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破解群众办事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
鹿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鹿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