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本报以《来一场家风家训的文化复兴—— —由鹿寨县举办“家规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引发的调查》为题,报道了家训在柳州市的新变化 、新发展和新传承。报道一出,引发了不少市民对当下寻根热 、国学热 、汉服热 、家训热的热议。而传统文化该如何普及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呢?
“传统热”应融入生活
去年以来,传统文化成热潮,从高等学府到民间培训,从大中学生到学前幼儿,传统文化普及速度之快 、范围之广,亦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家训”“汉服”“寻根”等热词在柳州市悄然兴起。“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精神文明需求渐增,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符 、相融合,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兴起不足为奇。”市二中副校长覃卫东说。
“我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注重实践和感悟,不应仅仅是课堂的授课。”市民陈玉秀说,随着暑假即将到来,诸如国学速成班 、诗词兴趣班也开始招收学生,她打算让自己的孩子换一个兴趣班。“教学可以多种多样嘛,我希望传统的教育应该是生活的体验和习惯的培养。”5月10日是母亲节,一场“感恩母亲”的中华孝文化主题公益活动在窑埠古镇举行。20余名8~12岁学龄儿童身着汉服,通过吟诗 、行礼 、表演等方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在教孩子读《孙子兵法》时,我会比较注重其中的故事情节。”市民高红松说。据他说,其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传统活动了,“比如说墨子守城,我会让孩子动手去做一些手工木制品,目的是培养他的实践能力。”不少市民也表示,将传统的文化渗透进动手实践和日常行为中,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上,各行各业都可以践行,让其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怎样的“传统热”
身为柳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的蒙智扉即使退休后也没闲着,写楹联,偶尔也教书法,柳州市举办不少的传统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
“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能对每位受众都传授一样的传统文化知识,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蒙智扉表示,孩子会背古书当然是好事,但盲目地死记硬背,则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传统热若是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那么只能说是一种盲目跟风,只能是适得其反。“知行合一最关键,不能光有‘动作 ’,忽视了真正的\‘大道 ’,这其中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配合。”不少家长也认为,传统文化的兴起,应该是让孩子回归到最初的教育本质上,那就是“学会做人”,让孩子永远保持着“从善”的品质。
“其实传统的回归,正是顺应了如今社会转型期心态的召唤。人们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变得更为知性和睿智。”覃卫东认为,传统热是一件好事情,但不能光靠热度来弥补一种文化的“断层”,那是不理智的。
“我会考虑在学校里开设类似于道德讲堂的课程,这当然并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使得传统真正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日报记者梁莎莎陆晓艺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段超)自治区工信委近日发文下达全区2015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柳州市鹿寨县松源造纸厂1.2万吨落后造纸产能列入淘汰计划。目前,柳州市已明确淘汰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确保完...
鹿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鹿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