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格言:责任重于山,乡情浓于水。
□记者赖柳生喻芬沿着蜿蜒的柳江一路向东,过了三门江林场,就是城中区柳东村的地盘了。卢多峰就是柳东村的村委主任。一次意外事故,他失去了右前臂,因此,人们称他为“一把手”,有着双重的意思。
虽然身体残疾,可是卢多峰却是远近有名的能人。他思想活跃,敢想敢干。他不仅自己带领全家过上了富裕生活,而且,他还一心想着带领村民共赴致富路。
一只手致富
1967年,初中毕业后,卢多峰回乡务农。一次意外事故,他失去了右手,成了残疾人。即使是在城市里,没有右手,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的障碍。更何况,在农村,农民就是要靠一双手辛勤耕耘 、生活的。可是,卢多峰的性格就像他的名字,像山峰一样坚韧,“虽然只有一只手,我一样能干事。”柳东村有一片高高低低的山丘,上面生长着茂盛的桉树。卢多峰指着山上说:“我一只手带着全家,一兜一兜地挖,挖了半年,硬是种下了200亩桉树。今年可以收成了。”2003年,卢多峰看准桉树的市场价值,承包了村里的200亩山地。当时,山上种着板栗,要先把板栗挖出来。为了省钱,他没有花钱请人,而是带着家人,一铲一铲地挖。一只手挖出200亩山林,这 在远近被传为佳话。今年,200亩桉树都成了良材,1700万立方,估计收益达100万元。
看着自己一只手种成的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卢多峰非常自豪。
不仅在柳东村,好多人说起卢多峰都会竖起大拇指—— — 这个人能干。
能干,包括他能吃苦,更是对他思想开拓的褒扬。
能干的人在许多人眼里都爱折腾,卢多峰也是这样。这些年来,他没少折腾。柳东村顺江而居,自然环境优美无比。早些年,柳州周边农村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以满足城市居民郊游的山庄,卢多峰就意识到城市周边乡村旅游肯定会“有搞”,于是,他和别人合伙搞了一个旅游山庄,就在江边,风景独好。2005年,经他四处奔波,终于引资成功,在柳江边上建成了太阳谷度假山庄。太阳谷山庄安排了村里的不少劳动力,还先后安排了十名轻度残疾人就业。更重要的是,太阳谷山庄为柳东村建成乡村游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把手”的理想
柳东村除了水,就是连绵不断的山丘。以盛产芭蕉 、龙眼为主。
2008年以前,卢多峰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长;被推举为村主任后,卢多峰开始把全村致富当成了最大的目标。
“没有土地,我们可以利用山 、利用水啊!”他广泛动员村民发展养殖业,养土鸡,养土鸭。现在,柳东村的土鸡 、土鸭在市场上销路极好。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柳东村多年来一直受交通状况的制约,没有一条水泥路,晴天尚好说,一逢雨天,泥巴地就变成了沼泽地,泥泞不堪,有时候,摩托车轮子都陷进去三四十厘米深。村里一年近一百万公斤的芭蕉要运出去销售一直是困扰村民的大难题。
当上村里的“一把手”后,卢多峰就想着先修路。去年6月,他筹集资金,将村里的1.1公里的泥土路变成了光滑平整的水泥路。可是,从三门江森林公园进村的路仍然是泥土路。为此,他不断地向有关部门反映。卢多峰说,估计这条路的改造本月底有望动工。届时,柳东村将彻底告别泥土路的历史。在卢多峰的带领下,柳东村村民也跟着开拓了眼界。现在,已经有不少村民在自家建起了小农庄,招待一些自助游客,但尚未形成规模,未上档次。卢多峰有一个理想,等路修好了,我们将建成乡村旅游村,沿江建几十家上百家农家乐旅游点,形成规模,成为柳州乡村游的品牌。”今年,卢多峰又引来了一家公司投资300万在村里修建纯净水生产厂,水厂建成又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可安排十多名轻度残疾人就业。
寻找主角—— —让你的创业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为你的创业故事喝彩!报料电话:13768327841,或发电邮到laijun-qun@163.com。该栏目已结集出书,有兴趣的读者可到新华书店或晚报读者俱乐部购买,电话:
2817127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