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的一篇报道一夜之间感动国内外、红遍网络,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但又是在意料当中的。它讲的虽是“无人售菜”小事,但折射出的却是人们对“诚信”的渴望。
买卖讲求公平交易,诚信经营。不法商贩缺斤少两、甚至生产销售“毒豇豆”、毒韭菜、病死猪肉等,严重坑害了消费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诚信回到社会,回到自己身边。
柳州“无人售菜”能够延续三十年,无疑有柳州民风淳朴本质,也是柳州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 体现。说明在当今社会,还有许多人在默默地恪守“诚信”。在柳州,公交司机邓红英的微笑,残疾人作家袁茵的热线电话,青年警察方华的英雄壮举,百万巨奖面前不动心诚信过人的白新辉,做好事不留名的慈善人物“宋先生”,等等。他们的行为,处处体现出如今社会迫切希望发扬光大的一种礼仪,一种修养,一种责任。
有人说,一个人是否讲诚信,既要靠自我修炼,也需有来自外部环境的风气,甚至还要有监督和压力。
据报道,“无人售菜”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有过,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柳州洛维居民“无人售菜”30年,从不短1分钱,邻里之间的这种和谐、这种“诚信”,是何等的珍贵。
这也说明,柳州市很早以前在“诚信柳州”上做文章,打下了好基础,且成效明显。
“守合同重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等等,如今都是柳州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活动。相信有了更多诚信,柳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将增添更多有分量的砝码。
社会需要诚信,百姓生活更需要诚信。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