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1年6月,全国少工委一项抽样调查,推断出一个骇人的结论:大致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显性学困生(差生)。这意味着:在全国近2亿多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三四千万人。
如何预防和矫治学困生问题,已是不少家庭和学校需要解决的课题。12月17日上午,在柳州市十二中举行的2012年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周开幕式及专题讲学活动中,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来柳讲授一种新的学困生教育观“温情教育计划”,引起了柳州市广大教师的极大兴趣。
○○记者赖柱武
学困问题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
孟万金教授是《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社长、中国教科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也是博士生导师。他多年来研究学困问题,今年6月,他的这个研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国家给予15万元经费支持。
孟教授说,几乎所有学生都有隐性学困,摧残着个体身心健康。只不过有的学困被克服,有的被规避,没有成为学业上的拦路虎。后进生、差生、问题学生、学业不良都与学困分不开。
什么是学困?
按照传统界定,学困就是:智力正常,学业落后。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或因此而留级。这类儿童一般智力无缺陷,智商在70以上。
学习困难出于主观体验,泛指各类各种程度的学习问题。
学业未达到智商和努力所应达到的成绩水平,未达到个人潜力的最佳结果,表现出明显成绩差(显性学困),或成绩虽未掉队但却与智商不成正比,与努力不成正比(隐性学困)。这些情况就是隐性学困。
学困有哪些诱因?有家庭因素:家长的压力与儿童学习困难有关。家长教育方法与学习困难有关,教育子女过于严厉或者放任和宠爱,常使儿童无所适从。有学校因素:忽视右脑开发 、全脑协调的应试教育,如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当然也有自身因素:学习习惯 、学习策略 、学习技术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学习动机,等等。
如何预防学困?
首先要早发现学困萌芽特征。如行为方面:动作笨拙,生活秩序的管理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上课情境的影响;不易与同学建立人际关系,无法与同学一起玩;容易受挫折,缺乏信心,等等。这些萌芽特征并不意味必然有学习障碍,有些情况会随年龄消减,有些持续到成年。所以说,早期的检测 、评估及加强的学习机会,可以减少日后面对的困难。
如何预防学困呢?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 、认真读书 、按时完成作业 、认真审题 、及时复习 、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学校及家庭要配合做好学生形成习惯工作:反复训练 、不断强化,对学生进行适时的 、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加快其养成的进程。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这是所有家长和教师都认可的话。但只有褒奖 、没有批评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一般认为,表扬与批评的黄金比例为7:3。有时候,高明的批评也会从表扬开始,即先表扬后批评。
而作为学困生,要发挥自身优势的多元智能学习策略,比如语言智能优势学习策略,通过辩论 、朗读 、记日记 、讲故事等途径加强锻炼。数学-逻辑智能优势学习策略,以问题解决练习 、数词运用 、探究学习 、推理论证等办法加强练习。
还有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手指操作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等。
新闻推荐
第三届广西风驰“天诚杯 ”气排球联赛终结篇 这一战打得真漂亮!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