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知名学者沈培光先生曾撰文介绍文武巷—— —文武巷就是现在市妇幼保健院、城中区政府一带,为东西走向,东端止于解放南路,西接映山街北段,全长不足百米,宽约18米,是柳州市区最短的街道。
清朝时,这里是柳州城墙脚下的七家村、葫芦塘。民国初年,先后有人到此搭盖房屋,人气渐旺,便形成两条弯弯曲曲的小巷—— —文巷和武巷,俗称文武巷。民国
二十二年(1933年)命名为文武街。当年的文武街南面是木桥街(今景行路),北面是城墙,城墙外面是一溜塘(今五一路)。
文武街内,有几间著名的建筑,如牧师宿舍 、龙城中学堂、斗母宫等。外籍牧师宿舍建在文武街中段,柳州福音堂美籍传教牧师陈法言便住在这里。斗母宫是一座庙宇,每逢农历七月,便有香客前来进香,晚上亦有道士在庙前空地上“跳神”。1926年工农革命运动时期,由中共柳州地下党发动组织起来的理发、革履、制皮、车缝、皮箱、金珠、木器、力行等8个行业工会,就在这里办公,所以,又叫“八行公所”。中共柳州支部组织干事张胆,以国民党马平
县(今柳州市)党部的名义,在斗母宫开办
劳工夜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灌输革命思想。当时的文武巷成为全城工人集会、学习,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当年10月,
省立四中(今柳州高中)发生“帽潮”斗争,
被校方开除的几十个进步学生没有地方住宿,就住在斗母宫里,成立“四中学生被迫离校团”,坚持开展斗争,直到取
得最后胜利。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私立龙城中学开办初期,便是租赁文武街冯甫澄家的房屋做教室。
柳州解放后,文武巷多次易名,1966年称永红路四巷,1978年称人民北路四巷,1992年称龙城路西一巷。
1966年修建柳州公路大桥(柳江大
桥)时,将原龙城街、文武街、木桥街东段拆迁改造,扩宽取直,合成一条长516米、宽40米的龙城路,昔日弯曲的文武巷从此完全消失。今日的文武路,北侧为电信公司、工商银行,南侧为星河商业广场及高层商住楼,整条街没有一块门牌。该路成为连贯龙城路、解放南路步行街的一条通道。
新闻推荐
临时号牌是悬挂还是粘贴? 提醒:明年1月1日起,不按规定粘贴将罚200元记12分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