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今天下午5点半,我区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第一次网上报名将截止。根据广西人事考试网昨天公布的信息,截至昨天上午9点,柳州市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为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员二一职,计划招考1人,但报考人数达到了193人,通过审核的人数为174人。”(3月24日《柳州晚报》)的确,今年公考的报名人数是下降了,而且职位竞争比例也有所下调,这样的“缩水”让公考“降温”成为公认的事实。
这主要缘于两个方面:一则,认识更理性。无论是“为官不易”的感慨,还是“隐性福利”的减少,再加上把公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在公务员的日子真没以前那样好“混”了,这在客观上“劝退”了部分盲目报考者;二者,招考更理性。不仅职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而且报名诚信机制建设也紧紧跟上,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数据虚高的“水分”。
总体而言,公考“降温”是一个好现象,不仅打破了“金饭碗”抢夺的神话,也说明考生择业更趋于理性。但有几个细节也不可忽视:譬如,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员职位有193人“疯抢”。由此,需要反思的是:公考“降温”的理由是否真的站得住脚?这样的“降温”是表面现象,还是暂时所为?当然,公考要彻底“降温”退烧,其他行业则必须不断升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到来,只有让其他行业的劳动价值同样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充分体现、获得对等的尊严与荣光,那么各行各业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增强到“同一水平线”,也不至于让公考去承载那部分超负荷的价值期待,考生也自然不会再“吊死在公务员一棵树上”了。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