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管教大队8名女管教合影。女管教郑蕙燕组织为关押人员分享蛋糕庆祝生日。女管教陈艺玲带着关押人员做操。
今报记者黄真真 通讯员曾杰/文
今报记者卿要林/图
“我们鸭梨(压力)好大的,把鸭梨(压力)放冰箱,就成了冻梨(动力)!”女管教陈艺玲此话一出,让大家忍不住“扑哧”一笑。在柳州市第一看守所,有一支女子管教大队,8名女警撑起半边天,专门监管看守所内近200名女性在押人员。2014年,柳州市妇联将一块“柳州市巾帼文明岗”的牌匾,授予该大队,这是对女管教们工作的极大肯定。
“三八”节到来前,记者来到第一看守所,与这支“娘子军”进行了近距离接触。
刚柔并济 用心沟通关怀
女子管教大队8名女警,年纪最大的女管教郑蕙燕,今年46岁:另外4名是“70后”,其中两名是从部队转业的;还有3名是“80后”,她们都是去年12月从社区民警岗位调过来的。
黄柳俐是3名“80后”女警中,年纪最小的。1989年出生的她,今年刚26岁。外貌斯文,笑容甜美,是黄给人的第一印象。黄负责一个普通监室和一个老弱病残监室、共约30名女性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3月4日下午3时许,黄来到了所管监室的门外,组织在押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检查监室内务,找在押人员谈心。随时掌握她们的身心变化,是女管教的常规工作。而每个月,看守所都要对女管教进行业务综合考核。
黄说,以前做社区民警,都是跟群众打交道,最重要是要亲民为民和善。而做女管教,光温柔不能树立威信,还必须刚柔并济。
一些在押人员,为逃避打击和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会编造谎话骗管教。在押女子兰某,女儿6岁。兰一心想要取保候审,说女儿没人照顾,由此不愿背监规,队列训练也懒散。黄经过跟办案单位沟通核实,得知兰女儿由父亲照顾得很好。黄及时转告了兰,并从法律角度教育兰,其不符合取保条件,不要再每天抱幻想。
因涉嫌贩毒落网的女在押人员蒙某,是老弱病残监区的一名在押人员。蒙说,刚进看守所时,她有高血压,黄很关心她,每天都会到监室向她嘘寒问暖,这让她心里暖暖的。蒙挂念在深圳工作的25岁女儿,常给女儿写信。每次,信件经审核后,黄都及时帮忙把信寄出。“跟她沟通,就像跟我女儿沟通一样轻松!”蒙把黄看做了“女儿”。
自编保健操 活跃监区气氛
监区气氛严肃,难免给在押人员有压抑之感。而女子管教大队,也注重营造监区的活跃气氛。43岁的女管教陈艺玲,曾是柳州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一员,性格开朗、话语幽默的她,特别擅长活跃监区气氛。
去年6月,陈从柳州市收容教育所,调到柳州市第一看守所。在收教所做女管教时,陈因管教工作严格,收获了一个外号——“小辣椒”。来到看守所后,陈艺玲发现,在看守所做女管教,与在收教所做管教,差别还真大。以前在收教所,关押的大都是失足女,这些受到治安处罚的人员,知道自己被关押的具体时间,心态相对稳定。而看守所关押的人员,涉及刑事犯罪,人员结构复杂,管教可称得上高风险行业。陈艺玲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自编了手脚保健操、肩颈保健操,组织监区在押人员练习,并通过观察在押人员肢体语言,从中判断她们的心理变化。
一次,陈找女在押人员阿秀(化名)谈心。看到阿秀身体消瘦,家人又对她不理睬,陈关心地问她:“最近身体状况怎样,需要帮忙吗?”阿秀蹲在地上,身体侧着,眼睛看都不看陈一眼,这让陈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被排斥感。
陈决定从亲情入手,与阿秀聊她在外打工的儿子,聊她长期吸毒、瘫痪卧床在家的丈夫。阿秀突然感觉,陈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这么熟悉,并不像“敌人”,于是逐渐对陈敞开了心扉,不但不再排斥陈,事后还积极提供了一个破案线索。
阿秀告诉记者,陈真的不歧视她们,常教她们唱健康有益的流行歌曲,活跃监室气氛。与记者交谈时,阿秀转过头,她绑头发的头绳,都是“陈公安”掏钱买的,“当时我只是随口说了没头绳,想不到她第2天就从口袋掏出来了”。
陈还总是告诉在押人员:整天哭丧着脸,就不会得到生活的恩宠。她灿烂的心情,深深感染了在押人员。
学会倾听 从不轻视
女子管教大队的每位女管教,都有一颗细腻的心,她们不歧视任何一名在押人员。
大队长卓兰在一看做过7年的女管教,特别耐得下性子,给在押人员慈母般地关怀。在押人员都亲切地叫她“卓妈”。
在卓心里,女管教的工作,就像涓涓细水,抓准在押人员内心的盲点,去打动她,让她主动被管,比被动被管强得多。
7年的管教生活,卓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在押人员。即使在押人员有时说话颠三倒四,她也从不急躁,耐心听她们把话说完。卓的耐心倾听,也成为了深挖犯罪的突破口。
2014年5月17日,一名自称“胡连芳”的女子,涉嫌在柳州放火烧多家旅馆,被关押进一看。“胡连芳”刚进来时,头发凌乱,衣服破旧,情绪低落,精神恍惚,行为异常。卓的第一判断,就是这女人肯定受过挫折。
卓亲自动手,亲自给她剪头发,帮她洗头,给她找来换洗的内衣裤,并交代监室的舍友“绝对不能歧视她”。“胡连芳”说话颠三倒四,你问她吃饭了没,她会回答“我刚拉完屎”。卓兰每次都耐心听她把话说完。慢慢地,“胡连芳”似乎找到了安全感,神态恢复了正常,
有一天,“胡连芳”突然开口说:“我好象打伤过人。”卓兰警惕起来,赶忙追问:“打过谁?”
“我老公。”“老公叫什么名字?”“罗XX”。回答完2个问题,“胡连芳”什么都不说了。
从“罗XX”名字入手,卓兰查询公安案件信息,发现精神恍惚的“胡连芳”,竟没说错老公名字,而“罗XX”早在2001年就在湖南被人杀害,其妻子并不姓胡,而姓阳。
卓兰决定挖出真相。她找到“胡连芳”,谈话进行了5个多小时,“胡连芳”终于说出自己的真名,她其实就姓阳。
挖出13年前命案,卓兰也因此荣立了三等功。卓兰说,许多在押人员都极度自卑,一度放弃自己,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回到这个社会。
很多在押人员记住了这个“卓妈”,刑满释放后,还经常给“卓妈”写信,询问其身体近况。
尊重人格 让其有尊严地改造
尊重在押人员人格,让她们有尊严地改造,也是女子管教大队优良工作作风。
今年50岁的女在押人员刘某,理着一个“刘胡兰”式短发。这是女管教大队副大队长郑蕙燕亲手帮她剪的。在郑看来,这是她剪得最好的一个发型。刘前后多次被关押进第一看守所,每次的管教民警,都是郑。
郑说,最初接触刘某时,刘十分吵闹,不配合管教。郑并未放弃。刘长期吸毒,牙齿不好,监区配餐有稀饭和包子时,郑都不忘记刘。刘肺不好,经常咳嗽,吃了很多药都不好。郑自己找小偏方,花钱买罗汉果、柠檬,给刘泡水喝,听说无花果和野橄榄可以治干咳,郑蕙燕又自掏腰包买来。工作之余,她还看有关五行的医书,研究经络疗法,自己学会后,手把手交刘拍打经络。
“现在我咳嗽好多了,我虽然脾气大,但我很服从她管教!”在刘看来,郑确实是好人。
不经意间,记者注意到,刘某穿的外裤十分特别,两条裤腿内侧,从上到下缝满了纽扣。刘说,这是郑亲自帮设计的。因为自己是重犯,戴有脚镣,脱外裤洗澡不方便,郑特别用心,把其裤腿内侧的线拆了,全部钉上纽扣。
“一个人得到关心,不说报恩,至少领情。”刘记住了好人郑蕙燕。
9年来,郑安全管理女性在押人员1300多名,所管监区连续9年被看守所评为“模范监区”,本人也收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柳州市公安局最美警察等多项荣誉。1
新闻推荐
执法队员爬梯子拆除违章广告牌。 今报通讯员谢丽丽 摄今报柳州讯(通讯员谢丽丽 记者许洁琳)违章广告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容易掉落、线路易破损老化等安全隐...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