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黄真真 策划:钟华
“这块牌匾来之不易啊!”柳州市柳南区禁毒办常务副主任沈宏伟,从办公室拿出一块“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牌匾,这是柳南区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2年喜获此全国殊荣。为了更好地监管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2009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在柳州市柳南区各社区全面启动。近日,记者来到柳南区永前西社区、红阳社区,了解一线社区人员,在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的故事。
帮扶基地帮就业
让吸毒人员从戒毒所出来,顺利实现再就业,回归社会,2012年6月,柳南区政府在鹅山街道永前西社区创建了启航工程“扬帆就业帮扶基地”,专门给有意志参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安置岗位。
6月23日上午,在鹅山街道永前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梁秀清带领下,记者来到该基地。梁秀清介绍,基地从2009年创办至今,现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先后与几个爱心企业进行合作,工种有刺绣、做衣服配件等。目前,基地正与广东南海一家服装厂合作,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基地提供就业帮扶安置培训岗位。
帮扶基地内,安先生正手持熨斗,认真地做着衣服袖口的配件,看样子做得挺熟练。安先生说,进入基地就业时,服装厂会专门安排有老师,手把手教学,直到掌握技能,可以上工。
安先生今年44岁,早在20岁时,因不懂事,沾染上了毒品。后来,安曾去广东打工,断断续续戒过几次毒,都没有彻底成功。
“40岁以后,在广东很难找工作的。”安先生说,在广东就业压力大,他最终选择回到柳州,目前正在服用美沙酮。安说,他来基地就业快1个月了,家住航银路附近,虽然距离基地有点远,但每天他都开着电动车,8时左右赶到基地。安称,现在他在基地就业,帮服装厂做衣服配件,实行的是计件式,做得多就收入高,如果一个月全勤还有奖励。一个月努力下来,收入1000多元不是问题。
3年多来,“扬帆就业帮扶基地”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帮助他们在社区康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如此,一对在基地就业的男子温某和女子阿丽,由此结下姻缘,目前两人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梁秀清说,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他们还不定期组织康复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法律课程授课等,多渠道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上门遭冷眼 呵呵一笑过
柳石街道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有受到冷眼,不理解,甚至在帮他们找工作中,被用人单位轰出去。红阳社区综治主任郭燕青,大家都习惯叫她郭姐,就对此深有体会。
2009年7月,郭燕青调到红阳社区,当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刚起步。红阳社区有吸毒史人员70多人,每个人员家庭,郭燕青都进行了走访。有时,郭燕青还得上门找吸毒人员,签社区戒毒协议。
“不签,你又不能给我什么帮助!”2010年,郭燕青来到有吸毒前科男子谭某家,谭某一句话,似乎往郭燕青心里泼了一盆冰水。谭没有工作,郭燕青主动帮其联系,给谭介绍了一份保安工作。谭的父母年纪大了,郭燕青常抽时间上门看望。
“见你蛮好的,很真诚。”谭最终受到感动,不再排斥郭燕青,还主动把验尿单交给郭。如今,谭已是保安队长,自己戒毒成功,还积极主动配合郭,给社区其他吸毒人员,现身说法。
郭燕青积极帮助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人员物色工作岗位。去年,郭上班路过城站路某新建楼盘,看到小区要招聘保安,便进去询问。对方听说郭介绍的人员曾有吸毒前科,立即脸色沉了下来,郭跟对方较真:“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可能比常人做得更好。”对方直接把郭“骂”了出去。
郭说,帮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介绍工作,比帮常人介绍一份工作,要难上几倍。她必须前期进行调查,了解对方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敢帮介绍。“挨骂就挨骂,呵呵一下就过了。”
采访中,郭燕青从办公室拿出一沓档案,一共30多本,都是签订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档案。郭介绍,从戒毒所出来的人员,她们一般都会让他们来到社区,签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
记者翻开其中一本协议档案,档案内有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小组成员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组成。每个月,工作小组成员都会找康复人员谈话,了解对方近况,谈话内容都认真地记录在档案内。除此之外,戒毒工作小组成员的任务,还包括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毒品尿样检测,关心社区戒毒人员生活、工作、学习,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戒除毒瘾,提高自觉抵御毒品能力。(本系列完)
新闻推荐
“马6”在人行道失控冲撞碰到电箱和路牌杆才停下,伤及一名摩的司机
图为事发现场。 今报记者胡来彦摄 今报柳州讯(记者胡来彦)昨日下午,在柳州市潭中东路门面前的人行道上,一辆紫红色的马自达6汽车疑因故障突然失控,...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