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罗安鹄查看藏友“新淘”民国铜壶和烛台玉握猪
今报记者岑炜鑫 文/图
10月收藏课堂如约而至,本期课堂的物件赝品不少,很多藏家拿出一堆物品,可是经过专家仔细辨认,赝品的破绽一一露出了马脚。但是一些入手价格不高的冷门藏品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专家表示,这些藏品目前价位低但蕴含的文化价值高,值得藏友们考量。
手里的富贵玉握猪
这是一件造型奇特的玉器,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长条状的青玉两端截平,12厘米的材质被雕琢成一只“身材”修长的猪形,曲线流畅,在前部清晰可见两只耳朵,猪嘴上明显的两个孔,雕工精细。天然形成的沁色又让这只猪多了几分神韵。从玉面上看,物件光泽度很高,有把玩的痕迹。正是因为把玩,把玉本身的包浆褪去,这为藏品的断代增加了变数。古人为什么会雕琢这样的玉猪呢?
藏品的正式名字叫“玉握”,玉握是古代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玉葬器之一。古人认为人活着的时候辛苦了一辈子,死后也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权力,必须有一种能代表财富的器物握于手中,如同死者带走了满身财富,在另一个世界不用过贫穷的日子。在新石器时代是以兽牙握在手中;到了商周时期,死者手中大多握数枚贝币,因为那时的古人认为贝是财富的象征;而到了汉代,则在长条圆柱上加琢单线条,也就是汉代最常用的汉八刀雕法,雕成一只玉猪,因为汉代人认为猪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玉猪成为汉代最流行的玉握。从此判断这件玉握应该是汉以后的雕件。
民国老物件一组
这是一把铜壶和一个烛台,它们都是民国年间的实用器。从上面厚重的使用痕迹看,这是那个年代老百姓家中最普通的平常家用。尽管年代不远,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可以触摸那些已经逝去的生活细节。
略带锈斑的铜壶,有一长形握把,平日里烧水喝茶肯定是一把好手。而专家看到它平坦的底部讲出了另一个用途:熨烫。电烫斗如今已是最平常不过的家电,在民国时代,要把衣物熨得笔挺,很多时候是借用这样形制的铜壶,又称烫壶。热水盛于壶中,将衣物摊平,握住壶把,平直熨去,得到的效果也不亚于如今的电烫斗。当然操作起来相对繁琐一些,要不断换水,烧水。
这个烛台是锡制的,类似这样的形制在民国间有很大存世量。无论庙堂还是祖宗灵位,使用锡制的烛台很普遍,因为锡的熔点低,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个烛台因为使用时间长,已经在高温下变形了很多。烛台使用的香烛一般是长明灯,这些细节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收藏课堂开办以来,有不少藏友还拿来了海燕牌收音机、地球牌电钟、蜜蜂牌缝纫机,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常见物件。不管是发票、门牌号还是房契,这些看似冷门的藏品中都体现出一种文化符号,有很深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专家认为,普通藏家有意识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看似普通的产品上,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些平民化的藏品现阶段价格不贵,但是它本身蕴含的文化特性会得到更多人的共鸣。
鸣谢
柳州得一闲茶庄
柳州市艺术品鉴赏学会会长罗安鹄
柳州市艺术品鉴赏学会秘书长李广生
新闻推荐
《小王子》海报国庆档结束,几部新片的PK虽还未完全落幕,却已大致分出高下。由开心麻花主演的《夏洛特烦恼》爆笑来袭,满载而归,给了广大影迷一场温暖惊喜。接...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