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汽车、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的盛会,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精彩上演,第八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零部件展暨机床(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展览会在这里举行。这里没有流光溢彩的名车,但热情的观众却对组成各式名车的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这些零部件的机器人兴趣盎然。
汽车“钢铁工人”扛大旗
机械手钢板刻“福”字、无人搬运机器人、机器人现场制作塑料碗……走进今年新增设的5000平方米机床(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板块,仿佛置身于工业与科技相碰撞的奇幻世界:一台台轰轰作响的智能冲压、模具机床高速运转,一个个“钢铁工人”在预先编排的程序下取代了人工,做出一系列绣花般精细操作。高效、节能、科技感十足的氛围让不少本地外地客商前来咨询、洽谈。
“将碎塑料放入机器中,只需按下启动键,机械手就会根据模具做出精细动作,不出一分钟就能制出一个塑料碗。”在众多参展商中,柳州开宇塑胶机械有限公司带来的一台注塑机专配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公司副董事长徐峻介绍,凭借着稳定、高效的优势,这类机器人广泛运用于汽配、电子、3C、家电等领域。公司掌握着行业内先进技术,同时也打造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的前身是柳州塑料机械总厂,是国内最早生产注塑机的专业厂家,随着柳州工业不断转型升级,近些年公司也顺应时代进行转型,服务于本地汽车企业。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们生产的专配机器人也‘火’了一把,成功打开了东南亚市场。”徐峻说。
广西华欧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则将在汽车零部件主机厂运用广泛的AGV无人搬运机器人带到了展会现场,虽然机器人个子小,但却能扛起500公斤的承重。“通过地面磁条传感器轨道,就能够实现远程操控物流机器人,大大减少了人工配送的成本。机器人有8小时的续航能力,如果快没电了还能够自动寻找电源进行充电。”销售经理顾志杰表示,公司目前已与柳州五菱、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国内一流汽车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
制造向“智造”转变
“我听说过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叉车还是头一次听说……”在客商的好奇围观下,广西凯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吴辉彬自如地操控着电动叉车、电动搬运车并解说道:“电动叉车是物流车辆发展新趋势,而且节能环保,费用更低,相同工况下,电动叉车比内燃叉车一年能省5万多元。”吴辉彬表示,国外的电动叉车行业已成熟,近两年公司开始瞄准国内市场,这次参展更是看中了柳州庞大的汽配市场。这次参展仅半天时间就有50多位客商前来咨询,并达成了20多个预购意向。
从事机床智能制造已有5年的广西诺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将激光焊接系统“搬”到了展会现场,一键启动后,只见机械手射出一道激光快速地在钢板上写出一个个“福”字,引得不少客商围观拍照。“激光焊接不像传统焊接需要模具,这就节省了大量模具的成本,市场前景相当广阔。”销售部经理李振广认为,柳州的汽车企业需要高端的智能机床系统,虽然很多企业仍在观望,但制造业回归的趋势不可避免,“智能”一词则扛起了制造业的大旗。
新能源引领潮流
“广西第二汽车生产基地,这是什么地方呀?”在展会现场,这块普通的招牌却显得异常醒目,也特别引起“汽车城”里的柳州人的关注,许多路过这块招牌前的柳州人会禁不住停下脚步并发出类似的疑问。
“我们是贵港市覃塘区的,我们的汽车产业刚刚起步,这次来柳州参展,希望吸引更多的汽配厂商到覃塘参与产业配套,将我们的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带队前来参展的贵港市覃塘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慧红告诉记者,覃塘汽车生产基地规划建设面积为66平方公里,目标是成为西江流域现代化新兴“汽车城”。目前已入驻华奥、腾骏、久久星、荷美专用车、平铝轻量化车厢等5个汽车产业项目,其中华奥新能源客车、荷美专用车、久久星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产品覆盖整个华南、西南地区,部分产品还远销东盟各国。
据介绍,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覃塘抓住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机遇,主打的是新能源车,但与柳州的产品有差异,其中有大客车、城市公交车、物流车、校车、专业车等。他们对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待所有在建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客车2万辆、轿跑车5万辆、SUV和MPV40万辆、专用车10万辆、汽车零部件30万套的产能,推动实现“两个千亿”目标(千亿元汽车产业和千亿元园区)。预计到2025年,基地将实现产值2000亿元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35%以上的目标。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本地配套率超过70%。
本报记者 罗秋振
阎翔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寻找柳州十大文化地标”投票收官一个月收获近10万投票数 接下来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今报柳州讯(记者岑琴)昨日,“寻找柳州十大文化地标”的投票评选活动暂告一段落,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相关单位和市民推选的27个...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