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镇岭塘村小学门口有棵参天大榕树,枝繁叶茂,树干嶙峋,触须垂挂,盘根错节,看样子怕有百年高龄了。
小学往东三百米处,住着一个109岁的老寿星冼玉珍。不知是古榕看着冼玉珍老去,还是冼玉珍见证榕树长大,反正百年古榕和百岁寿星冼玉珍堪称岭塘村的两宝。当地人们拜祭古榕的同时,也常去探望冼玉珍老人,认为这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和福气。
一个和暖的冬日,笔者有幸见到了冼玉珍。和老人刚打照面,笔者便能断定老人的真实年龄,即使事前并不知晓。老人刀刻般的皱脸,干枯瘦削的十指,活脱脱的画家笔下的寿星肖像。说明来意后,老人的大儿子斟上热茶,叫老人出到走廊坐好,由于老人的眼睛和耳朵已不大好使,便主动向笔者做了介绍。笔者稍作整理,记录如下。
壮年孀居,生活艰辛
冼玉珍系湛江镇冼村人,19岁嫁到岭塘村李屋屯,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了。婚后针黹纺织,操持家务,孝顺公婆,夫妻和睦。作为大媳妇,冼玉珍和小叔小姑妯娌关系融洽,一家人和和气气地过上了日子。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也已分家另立门户。丈夫高大壮硕,有的是力气,因有些生意头脑,便徒步到北海挑咸鱼贩卖赚了几个铜钱,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但好景不长,1950年冼玉珍的丈夫感染风寒而病逝,年仅40岁的她便成了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有人劝她另选人家。冼玉珍也有过想法,但她不忍心抛下幼子弱女,毅然选择留在李家。顶梁柱坍塌了,家道一落千丈,从此,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冼玉珍身上。她硬是咬紧牙关,揽过所有活计,夙兴夜寐,里外操持,抚儿养女。
苍天眷顾,冼玉珍对子女的关爱有了回报,四个子女都健健健康康长大成人。大女儿嫁到湛江镇街上,生活滋润,现在已是八十几岁的老人了。两个小儿子都落户柳州,是广西三建的正式职工。只有大儿子留在李屋屯,而今也是儿孙满堂。
远离故土,暂居柳州
1980年冼玉珍69周岁,辛苦了大半辈子,该享享清福了。在柳州工作的两个儿子把她接去了。冼玉珍过惯农村生活,又眷恋故土,起初死活不愿,但禁不住两个儿子好劝歹劝,最后还是答应了。列车开走那刻,冼玉珍哭了,是幸福还是不舍,只有她知道。
那时候,三建集团职工宿舍周边有许多闲置地,冼玉珍老人便把它们开辟成菜地,种上了青菜、萝卜、西红柿等。一年四季,儿子两家人不仅吃上新鲜蔬菜,还节省了不少开支。冼玉珍在两个儿子家轮流居住,不拘定天数,喜欢就多住几天。两个儿媳知道老人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才有她们丈夫的今日,也都能善待老人。
在柳州的生活倒也清闲,种种菜带带小孩,无事也常到公园转悠、在商场逛逛。转眼间,26年的柳州生活一晃而过,孙辈也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置身大都市的冼玉珍步入耄耋之年,夜阑人静之际老觉得百爪挠心,老人的那点心事提上日程了。
乡梓难忘,落叶归根
2005年,已是94岁高龄的冼玉珍老人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熟悉的田野,老人连连说,还是家乡好,还是农村好。回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冼玉珍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乐呵呵地东转转西走走,完全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在大榕树底下,她不厌其烦地把在柳州生活的见闻和感受讲了一遍又一遍,末了总不忘来这么一句总结道:我们这里才是最好的!
重回家乡,一生勤快的冼玉珍当然更闲不住。庭院门前的菜地里,又看见她忙碌的身影了,浇水、除草、摘菜、洗菜,成了冼玉珍老人的日常必需。孙媳妇劝她别干了,好好养身体得了,凡事有她们在呢。她还是照样侍弄她的菜地,她说歇不习惯,不动动筋骨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劝得多了,晚辈们也就由她去了。老人爱干净,在看管曾孙的间隙,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心无挂碍,悠然生活
晚年的冼玉珍,活得自在,除了偶尔有点风湿病痛,几乎没吃过什么药。老人的大儿子为她泡有药酒,她也时不时喝上一两几钱,舒筋活络,畅通血气。她的牙齿早已掉个精光,吃饭只能细细咀嚼,自己拿着筷箸,慢悠悠地夹饭夹菜,不需要人服侍。难得的是从不遗屎遗尿,能独立上卫生间自便。实在是因为年纪太大了,怕有什么不测,家人才不再让她洗衣服。
老人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时,柳州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全家都回来了。听到他们的祝福语,老人乐得合不拢嘴:“我哪止百岁呀,还要寿得更长呢。”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近日,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柳州市本级老旧小区改造五期、六期项目建议书。记者从批复中看到...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