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扰人烦,先是入夏后是寒。”虽然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捉摸不透的温度变化下,市民稍不留意便很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耽误日常的工作与学习。那么,在做好必要的防寒保暖措施后,又有哪些妙方能帮助大家度过“倒春寒”呢?您不妨听听医生们的建议。
“倒春寒”易致疾病高发
“进入春季以后,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冬季有所下降,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很难承受反复无常的温度变化,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壶西综合门诊部的谭医师说道。近几日,由于“倒春寒”的缘故,前来门诊部就医的市民较往日增加不少,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门诊部里出现了短暂的诊疗小高峰。
谭医师指出,出现诊疗小高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前段时间天气见好,不少市民选择“轻装上阵”外出赏花,但遇上温度骤降时,由于没有及时地增添衣物,稍不留神便患上了感冒。
二是因为低气温很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此时胃酸的分泌和胃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便可以乘虚而入,从而引发急性症状,这也是许多胃病患者每逢天气遇冷便感到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老年人的热平衡能力较差,其体温循环系统受到“倒春寒”刺激后,便会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旧疾。当老人出现不适时家人应尽快送医就诊。
“享健康”还应适度适量
应对“倒春寒”带来的不利影响,关键是要做好“春捂秋冻”。“首先要保证身体和脚部感受不到寒冷,但又不能捂得太严实。如果‘春捂’导致大量出汗,就会使得营养物质流失,使得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更易导致病毒入侵。”柳州德龙中医馆的黄文龙医生说道。
除了穿衣保暖,饮食调节也很关键。黄医生还指出,洋葱、姜、蒜、芹菜等食物在“倒春寒”期间应当多食,不仅可疏风散寒,还可以有助人体杀菌防病。从养身的角度来说,春季人体易上火,要格外注意养肝,过多食用热气油腻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导致人体内肝火旺盛。
(李斌)
新闻推荐
2020年伊始,来势汹汹的疫情猝不及防地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冲击与挑战。既要复工又要抢产还要保销,疫情期间面对这“三大战役...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