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曾秋龙
年龄:36岁
职务: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记者 张婷婷
身着重20多公斤的防弹装备,仅凭一根简单的绳索,从高空纵身一跃,破窗而入成功解救人质……这些让常人惊叹震撼的“蜘蛛侠”功夫,是曾秋龙作为特警的必备技能之一。从警10年来,曾秋龙始终冲锋在反恐处突、抓捕押解、安保随卫等第一线,在生死战场上用行动诠释特警本色。
“要么不做,要做就尽我所能做到最好。”多年来,曾秋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铭记入警初心,践行从警使命,连续五年荣获市公安局“先进个人”,荣获柳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等。
当好“尖刀” 挥好“拳头”
2009年,怀揣着对警察事业的无限憧憬,曾秋龙成功考入公安部门,并被特警支队选中,成为一名特警。“起初觉得特警很威武、神秘,慢慢地才发现特警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职业。”曾秋龙说。作为警中尖兵,特警是维稳处突、反恐制暴的“拳头”和“尖刀”力量,也是现场处置的“最后一道防线”,时刻准备着执行各类急难险重的任务。
去年2月,阳光100城市广场某栋房屋里,一名嫌疑人持刀劫持两名人质,紧闭房门不准任何人靠近。接到任务后,曾秋龙第一时间和队员将窗户玻璃砸开,打通进入路线,嫌疑人发现动静后,持一把长约30厘米的水果刀冲到厨房门口,并用刀顶住自己心脏威胁特警不要靠近。“僵持时间越久,对我们越不利。”曾秋龙一边“攻心”使嫌疑人放松警惕,一边手持臂盾钻入窗内,迅速控制住嫌疑人,安全解救出两名被困人质,从开始强攻到制伏嫌疑人的过程仅仅用了3分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处置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平常训练的时候,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快一点、准一点,告诉自己若不流汗就会流血。”曾秋龙经常以队为家,自我加压,以持续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各类特警技能训练中,自身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先后多次完成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督办要案的重要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和押解工作。
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作为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曾秋龙还承担着特种装备维护与保障、特种装备使用培训等重要职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曾秋龙对特种装备有着极大的兴趣,只要一有空就“宅”在装备库房,捧着装备使用说明书钻研新装备,自己动手修理各种问题装备,并毫无保留地向队员们传授装备器材的使用与维护方法,为大队处置警情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
曾秋龙还是市公安局中级警务实战技能教官,多次承担警务实战培训班及各单位警务实战授课任务,获得了领导和学员的一致好评。去年6月,曾秋龙参加全区反恐工作现场会直升机演练,充分展示柳州公安最新的直升机空地协同抓捕演练科目,同年8月,他还努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参加全区公安实战大练兵演练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誓师大会。
“他是一名特警‘多面手’,爱动脑,肯钻研,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作为曾秋龙的搭档、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谢丹丹评价道,曾秋龙不仅特警技能过硬,装备管理有方,对待队员还特别有耐心和细心,使不少队员快速成长、成材。
新闻推荐
4月1日,搭载了柳工18台装载机、1台压路机的首趟中欧班列,在汽笛声中从柳州出发,开往哈萨克斯坦。悠长的汽笛声如同一个信号,...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