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经过轰轰烈烈的“环境保卫战”,如今的柳州市区空气质量实现了极大提升。据统计,7月份柳州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100%,是今年第5个空气质量全优月。今年1月至7月,市区PM10浓度均值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PM2.5浓度均值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优良天数比率97.2%,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柳州蓝”成为这座工业城市里,最沁人心脾的美丽。
曾有外地人来柳时感叹,无论春夏秋冬,柳江总是“江水绿如蓝”,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其实,这得益于历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的“铁腕”治水。
有市民回忆,从前市区大小排污口污水直排柳江,工厂一旦开闸,江面顿时五颜六色。为保护母亲河,柳州市启动“史上最严”排污准入机制,建成5大污水收集系统和11座污水处理厂,保障柳江水质从源头得到治理。2010年,柳州“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今年8月1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7月排名全国第二、1月至7月排名全国第三。
蓝天之上白云悠悠,碧水之间帆影点点,这是柳州人引以为傲的美好画卷。正是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成就了这份“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独特魅力。
蜕变
弘扬精神文明之美
十八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让市民从被动遵守文明行为规范,转变为发自内心生出文明观念。
从2015年起,柳州持续开展“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活动,今年还设立礼让红黑榜,给礼让司机点赞,对不礼让的司机予以处罚和曝光。针对闯红灯、不礼让斑马线等行为,出台“九个严禁”“九个一律”,以严管态势减少不文明交通行为。
“过往车辆均停车礼让斑马线,行人过马路不再抢行,有时行人也会让车辆先行,形成互相礼让的氛围。”今年7月,市民黄先生表示,开展创城交通整治行动以来,过往车辆都形成了礼让行人的良好风尚,行人出行更从容,交通秩序更和谐。
以严管改善交通秩序的同时,柳州还对市民的“菜篮子”进行硬件升级。在广雅新街市摆摊二十年的覃香萍记得,从前市场地面又脏又滑,环境“脏乱差”,许多商户将菜叶等垃圾随处乱扔。市场改造升级后,地面重新铺设了瓷砖,重建了排污系统,整体环境焕然一新。环境变好后,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覃香萍也每天做好日常清洁,自觉爱护市场环境。
从“管出来”的文明,到自觉向文明靠拢,一股潜移默化的力量已经在龙城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不文明养犬一直是市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柳州市开展了不文明养犬治理攻坚行动,加大不文明养犬整治力度。日前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文明养犬的通告》,于8月24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不文明养犬的市民依法予以警告、罚款或拘留处罚,市民养犬需到公安派出所或社区进行登记。如今,大多数市民遛狗都养成拴束犬绳的习惯,不少市民表示,文明养犬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和爱犬负责。
航星社区居民覃泽勇最近格外忙碌。作为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覃泽勇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只要一有时间就到交通要道上值守,引导过往行人车辆遵守交通秩序。
航星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丽文笑着说,以前社区志愿者开展服务,一些居民还不理解、不愿配合。随着创城带来的环境变化,文明观念已深入人心,居民不仅不“添乱”,还主动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齐心协力为创城助力。
自今年3月以来,柳州有上百万人次参与了“爱国卫生运动”“垃圾清零美龙城”“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目前柳州市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达82.47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共2657个。他们在柳州的各个交通要道劝导文明出行,在公园广场、社区街道中清洁环境,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成了全民参与创城的美丽风景。
本报记者 谢耘
新闻推荐
旧家具乱堆放 告示牌积灰尘 旧家具堆放人行道影响通行 手机尾号为1372的刘先生昨
热线值班赖柱武旧家具堆放人行道影响通行手机尾号为1372的刘先生昨日来电反映:今天上午,我路过城中区曙光东路东门电器商行...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