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格言:学这门技艺并不容易,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记者雷媛媛程阳的风雨桥、侗族鼓楼、吊脚楼……这些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的瑰宝,在吴世红的木构建筑工艺品开发示范建筑基地里就可一览无遗。双下肢瘫痪的吴世红走不出一个小山村,而他却用一双巧手,打造出一座座精美的侗族建筑模型,让侗族建筑文化的瑰宝走出了三江,走向世界。
双脚因病失去知觉
木构建筑工艺品开发示范建筑基地就位于吴世红家一楼的作坊里,约10平方米的作坊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鼓楼、吊脚楼、风雨桥的模型,宛如一座桥楼工艺品博物馆。吴世红借助昏暗的光线,专心的打磨一座长2米的风雨桥模型,在他正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程阳风雨桥的画报。他说,他的风雨桥模型就是照着这幅画做出来的。
$1963年,吴世红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15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和同村的老乡到县城、柳州打工,在工地上靠出卖苦力挣钱,为父母分忧。生活虽清苦,倒也自有快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攒够了钱娶妻生子。
然而,1984年的一场高烧,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场高烧令他昏睡了几天,醒来的时候仍然全身乏力,由于家里无钱给他治病,他的病也一直拖着。不多久,他的双下肢就失去了知觉,不能站立行走。
“那年我才20岁呀。”说到此,吴世红深深叹了口气,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命运将他推向了苦难的深渊,别说娶妻生子,就连养活自己也成难题。至今,吴世红和家人也不知道病因。
高人指引找到出路
不能走路后,吴世红也曾失落、绝望、彷徨,但生活还要继续。无聊的时候,喜欢美术的他拿起铅笔练习画画,时常也帮人画些祭祀用的画,好心的人会塞给他两三块烟钱。
眼看着父母年岁越来越高,吴世红愈发着急生计问题。他开始学习家电维修、单车维修等手工活,可在小山村里,这些技能并不足以维持生活。直到1994年,一个人的出现终于让吴世红看到了希望。
1994年,吴世红结识了有“侗乡第一斧”之称的民间手工艺人杨世玉。杨师傅得知他的情况后,十分同情。
“你不如像我一样盖鼓楼,你干不了‘大工程\’,可以在家做‘小工程\’,做做模型。”杨师傅给他介绍了旅游发展的情况,楼桥模型作为旅游产品的意义等。这次谈话, 改变了吴世红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开始学习制作吊脚楼、风雨桥的建筑模型。
吴世红画好图纸,然后找来一些废旧的木材、竹片,自己钻研琢磨。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做好一个吊脚楼模型。弟弟把这个模型拿到县城一家店里“搭摊”,没想到几天后,就来了买主。别人出价120元要买这座模型,老实巴交的吴世红却将价格降到80元。他自认为这个作品太粗糙,就是些“边角废料”,不值120元。
这个好的开始,令吴世红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模型制作中,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鼓楼、廊桥等不同品种不同尺寸的模型作品陆续出炉,他的手工技艺经岁月的磨炼而愈发高超。
挑战更高技巧
“一个30厘米长的风雨桥模型,我现在三天就能做成。”如今的吴世红已是县里小有名气的手工艺人,他的作品也随着三江侗族旅游文化的开发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三江侗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最令他得意的是,去年,他制作的一座高2米的高仿真程阳风雨桥模型,被柳州市选为自治区60大庆的献礼,并进入东盟博览会展出。
去年10月,县文体局将吴世红的手工作坊发展为该县唯一的木构建筑工艺品开发示范建筑基地。同时还引来了投资,一家文化用品公司还对基地进行投资,为他购买了电动加工设备和材料。订单源源不断,每天催货的电话不停。
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要拜吴世红为师。他曾收过同村的两个年轻人做学徒,没多久他就发现这两个小徒弟耐不住性子,急于求成,最后只好放弃收徒。他说,学这门技艺并不 容易,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还要有绘画功底。目前,侄子帮着他打下手,他希望侄子能继承这门手艺。
通过模型制作,吴世红的年均收入达到了7万元,在当地属于较高水平。如今,吴世红制作模型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他将其视为自己重要的事业来经营。
今年国庆期间,他到县里游玩,远远就看到了新建成的“三江鸟巢”。他的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制作“鸟巢”模型的念头诞生了,这对他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提升。
寻找主角—— —让你的创业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为你的创业故事喝彩!报料电话:13768327841,或发电邮到laijunqun@163.
com。该栏目已结集出书,有兴趣的读者可到新华书店或晚报读者俱乐部购买,电话:2817127
新闻推荐
小刮碰追尾事故增多 交警部门提醒:驾驶人要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车辆间要注意保持足够安全车距
□记者潘贵华雷媛媛通讯员丁晓晚报讯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及企业了解到,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带来的雨雾天气对市民出行造成一定困难,但尚未对柳州市客运交通造成大的影响。交警部门提醒,驾驶人要在确保...
三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