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通讯员杨明)近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北京颁奖,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艺人杨似玉榜上有名,成为广西仅有的两名获此殊荣者之一。
近年来,在民族文化引领下,三江把“彰显特色”作为第一理念,以文化惠民为目标,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构筑县乡村文化服务阵地。着力完善机制、规范管理,积极发掘、培养民间艺人,并把相关内容引入中小学,全面展开“侗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重点文物的保护。注重特色塑造,精心打造文化精品和侗族文化品牌,积极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引导群众走文化产业致富之路。根据“一乡一精品、一寨一特色”的各民族文化特色,在梅林、同乐、良口等乡镇分别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侗戏、侗款六大文化传承基地,通过“项目+基地+市场”等有效模式,走经济与文化互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农村致富之路子,让侗乡民族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目前,三江已拥有程阳永济桥、独峒岜团桥、八江马胖鼓楼、良口三王宫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丹洲古城这个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侗戏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花炮节、农民画、百家宴、刺绣等12项跻身于自治区级保护名录,高友、高秀等6个侗族村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方面,该县拥有国家级的3人、自治区级的14人。打造了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了世界第一鼓楼、世界最长风雨桥等独具文化特色的景点。从事文化产业的队伍逐年扩大,收入连年提升。2012年,大型侗民族风情歌舞剧《天下侗寨坐夜三江》创收4000万元,独峒农民画产业创收236万元,丹洲古城农家乐旅游实现25600万元收入。
新闻推荐
7月19日,工人们正在贵广铁路三江段程村乡境内的大田二号隧道内清理铁轨扣件。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打造三省区交界处交通枢纽,推动旅游产业大跨越。项目开建至今已累计投...
三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