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院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名30多岁的侗族老师。
2005年春季学期,吴祖院到富禄苗族乡仁里小学任教。
当地的居民说苗语,吴祖院之前从没接触过苗语,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很困难。吴祖院没有把困难放在心上。她挨家挨户家访,主动向学生和家长学苗语,与孩子们聊天、玩游戏。吴祖院把孩子们当朋友,跟他们一起玩,拿好吃的零食跟他们分享,还经常留学生在学校和她一起吃饭。渐渐地,她和学生及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和家长们开始主动帮吴祖院挑水、砍柴,有的经常送菜给她。2007年,吴祖院调离该小学时,家长和学生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哭着送她上车。
吴祖院后来调到洋溪乡中学任教。班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女孩叫吴东英。吴东英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她父亲长年累月在外地打工,多年不回家,家人也联系不到他。吴东英跟70多岁的爷爷一起住在用竹子搭成的小棚子里,在学校的伙食全部靠营养午餐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维持。好心人士的捐款她不愿接受,班上同学想给她捐款她也不接受。吴祖院几次想和她谈心,她都躲得远远的。
吴祖院判断,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女孩的自尊心比一般人更强。自尊心强的孩子一般都有特长。吴祖院了解到,吴东英画画挺好的,就让她当宣传委员,协助自己做班上的宣传工作。一来二去,女孩和她接触多了,心锁也慢慢打开了,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班里的活动都积极参与,与同学们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也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
吴祖院知道,内向的学生更需要关爱交流,因为他们封闭的角落也需要阳光。
10年班主任的经历让吴祖院体会到,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与老师交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的优秀班集体。
新闻推荐
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风雨桥和鼓楼?它们是由谁建造的?近日,笔者走访了当地部分民间艺人和侗族民族文化研究专家。独峒乡岜团村民间艺人吴德光说:“三江侗寨依山傍水,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
三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