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马斌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写作自信;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恰当运用;大胆想象;修改与讲评的有机结合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一、激发写作兴趣,树立写作自信。在教学或课余生活中激发写作兴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总会有个别学生的作文出现闪光之处。这时,我们应及时表扬。当学生尝到被老师肯定后的快乐滋味后,自然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其次,让学生积极参与办板报、学习园地,张贴自己满意的作文,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也是让其产生兴趣的有效举措。体验生活,树立写作自信。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只有走近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因此,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必修课。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展现自我,在广阔的生活中融入自我,在实践中发现自我,相信自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写作自信。二、鼓励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在阅读中教会学生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积累,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好词好句多,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从日常的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田野、江河湖泊,身边的人、事、景、物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只要认真观察,善于积累,久而久之,可写的东西就多了。三、学会语言的恰当运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章。一篇通畅的文章,读来朗朗上口,给人带来舒适美感。在习作中,准确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无疑是给文章增色添彩的最佳手段。但要注意的是,修辞手法不可乱用,乱用则容易造成只有语言而不见内容的尴尬局面。保持语言的简洁凝练,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因素。一个观点,一个事例,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就可以交代清楚了,啰啰嗦嗦说上一大串,会让人失去了继续阅读的兴趣。所以,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是文章具有可读性的最大前提。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的想象力是成年人所不能企及的,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让我们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孩子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哪怕想象成一座星空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肯想象,敢于想象,即便想象的不合理又有什么关系呢?五、修改与讲评的有机结合。修改,是写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众所周知,许多著名作品无不是呕心沥血,修改数载的结果。只是,完成一次习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花大量的时间去修改,有些孩子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这方面老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认真细心地讲评学生用字、用词以及句子表达乃至文章结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让他们修改,直到满意为止。长期这样训练,并给他们给出指导性意见,我想,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与日俱增。(作者系武都区石门乡枣川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8·7”暴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召开 孙雪涛讲话崔景瑜主持张昉等出席
本报讯(记者许成儿)10月12日,“8·7”暴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武都召开。市委书记孙雪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灾后重建如期高...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