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古蔺 > 正文

是什么燎原了这片红色土地?

来源:泸州日报 2021-05-11 09:43   https://www.yybnet.net/

86年后的今天,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红军四渡赤水走过的这片红色土地。站在现在的周氏宗祠、曾经当地两代人启蒙的学校、如今的古蔺县石屏镇长坝子地下党支部旧址前,听村民们谈起红军经过后带来的希望,不禁肃然起敬。红军当年从这里走过,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染红了这片热土。

公式 红军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1934年的古蔺,遭遇大旱,粮食产量锐减,百姓或逃或死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1935年的1月29日,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春节了。

时年20岁的周锐在印合(现石屏镇印合村)教书,他和胞弟周钧出生在当地一个很有名望的富庶大家庭,有父母、弟妹等16人。兄弟俩从小入私塾读书,是当地为数不多能考取中学、到重庆接受新教育的人。周家大院建在2米多高的石头垒起的地基上,两个九级台阶通向一进二的四合院。

有天夜里,门外整齐的脚步声引起周锐的注意,而这脚步声一响就是两天三夜:在当地乡亲的带领下,一支3万多人的部队从赤水河方向翻越两座大山,急行军来到石屏一带。正是这两天三夜的“耳濡目染”,在周锐的心里埋下了革命火种。

“父亲说,这支部队虽然缺衣少食,但纪律严明,不进百姓家,沿街休息,在院坝和石板上睡觉,屋外埋锅做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越是环境恶劣他们越是坚强。经过狮子岩时,有一战士拔了一块地的萝卜,却留下了一百个铜板。部队所到之处,开仓分粮分盐、分财物,惠及众多穷人。这支与众不同的部队,让乡亲们心里有了他们。”印合村68岁的村民勾延增经常听父亲回忆当时的情景,随后当地出现了村民参加红军的热潮。

《古蔺县志》记载:红军四渡赤水,三进古蔺,历时54天,遍及66个乡镇,所到之处,群众欢迎亲人,数百名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参加红军。

公式 长坝子地下党支部在这里诞生

这支不一样的队伍,让周家兄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1938年,周锐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第二年,周钧也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兄弟俩成为古蔺地区富庶家庭子弟投身革命的典型。他们背着父母,用教书身份作掩饰,传播红色革命思想。“方圆100多里的老百姓都受到周家兄弟的红色思想影响,云、贵、川的地下党都与他们有联系。”周锐的侄孙周勇说。

“父亲小时候,是在周锐开办的学校上学。新中国成立后,我也在那所学校启蒙。”勾延增说,在印合村,父辈们几乎都受到周家兄弟教诲。“当时,周家大院周边的竹林里、山岩下,都是他们秘密开会的地方。家里人只知道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不知道这些人都是地下党。”后期,革命队伍越来越大,兄弟俩悄悄把家里的土地、存粮等抵押成银钱,投身革命。

“在今天的印合村,还能看到兄弟俩当时为穷苦百姓免费修建的20多间民房遗址。”印合村村民胡光旭说。“村里很多乡亲,都受过他们的恩惠。”村民胡光为补充道。

这片土地,在周家兄弟的星火燎原下,点燃了革命火种:1938年重建中共古蔺特支,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古蔺县党员代表大会举行。随后,中共古蔺地下党长坝子支部在这里诞生。

勾延增还记得:那个年代很多地下党员都交不起党费,穷苦人家就自己编织草鞋,每个月上交一双草鞋作为党费,在长坝子周家老宅地下一层都是地下党员上交的“草鞋”。

站在这片依旧燎原的红色土地上,我们看到被历史照亮的未来,和未有穷期的征程。历史如河,川流不息。一切都在改变,始终如一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新闻推荐

西华村:打造小而精的休闲康养之地

背靠黄荆老林,利用大山里流出的天然山泉水打造的磨刀溪冷水鱼基地已初见成效,养殖户魏和炎撒网,捞起一条瘦瘦长长约2斤的雅...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是什么燎原了这片红色土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