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古蔺 > 正文

崔家祠堂:“白沙会议”的新故事

来源:泸州日报 2021-05-13 09:17   https://www.yybnet.net/

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白沙会议旧址。本报记者 谢蕤 摄

“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重访过这里,当时就站在这个位置。”5月12日,站在古蔺县双沙镇白沙街社区崔家祠堂院子里,古蔺县老区促进会理事张枝国,试图再现1976年看到的现场,目光坚定。

这是一处小青瓦人字斜顶的砖木结构房屋,一楼一底。

1935年2月,红军长征在白沙休整,将红军司令部设在崔家祠堂。“历史上著名的‘白沙会议’在这里召开,《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在这里发布,意义重大。”70岁的张枝国有一件让他骄傲的事:他在25岁时曾作为后勤组人员,见证了陈昌奉重走长征路在白沙期间的故事。

尽管时间已过去45年,张枝国仍然能清楚描述一些细节。他说陈昌奉走到鱼塘湾三合院,还能清晰地记起毛泽东住在左边小二间,张闻天住在右边小二间,王稼祥住环房中间,中堂住着警卫班班长和后勤人员;走到白米老街米市街上,陈昌奉指着一间老房子回忆说,里面一名叫付子安的老中医给红军开过药,效果不错。

“给红军开药,我干爹给我讲过。”今年已90岁高龄的崔正鑫身体硬朗,口齿清晰。他缓慢地走在老街上,回忆翻涌。老街的青石板路如今已变成水泥路,大部分房屋也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昔日七步台阶变成了一个缓坡,但他仍能记清干爹药铺的位置。“红军长征在白沙的故事,从小就听大人摆,多得很。”他听得最多的是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严明的故事。

“就是,我也听爷爷奶奶摆过。”崔家后人崔向升接过话头,“红军刚来的时候,百姓不了解,都躲了起来。但红军在街上从来不拿百姓的东西,到地里拔萝卜,也是一个萝卜坑里放一张红军币,百姓才晓得红军是好人。”崔向升住在崔家祠堂不远处,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他,如今也将这些故事讲给三个子女、六个孙儿孙女听。如今,崔家祠堂作为红色革命遗址被保护起来,他觉得是家族的一份荣耀。

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目前崔家祠堂正在升级改造,将作为白沙会议旧址陈列馆打造,预计5月底完工。在一个月前,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江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为白沙会议旧址陈列馆画一幅展陈油画,主题就是“白沙会议”。

“这段历史我知道,但是人物的位置和表情是难点。”在古蔺双沙长大的王江熟知这段历史,但艺术创作时参会人物的表情只能靠合理想象。“文字资料有限,我就只有大量搜索伟人的照片,观看《四渡赤水》影视作品,从中找灵感。”虽然此前画过白沙会议的素描,但油画的细节,王江作了更精细的调整。其中,周恩来的神态,他反复画了五次。“其实,用图画讲红色故事,更容易激发年轻人去了解图画背后的历史,我打算以后多画画红色题材。”在绘画过程中,王江有所感悟,守护和继承革命传统精神也是当地人的责任。

86年过去,白沙会议的故事从未中断,新故事已然展开。犹如崔家祠堂的香樟树,亭亭如华盖,继续福荫着后人。

新闻推荐

红军曾住我家 留下三件“传家宝”

古蔺县双沙镇中心小学校61岁的退休教师李隆江,家里藏着当年红军留下的3件“宝贝”:钱宝、油灯、铜碗,这是外婆临终时交给李...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崔家祠堂:“白沙会议”的新故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