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光琴(左)展示她的十字绣作品。□本报记者 程桂英 文/图
在五十四步步高文化广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精心裁剪,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金福社区农民工手工才艺队队员。
手工才艺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队员们用巧手编织出一个个手工制品,并通过对外销售,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日前,记者走进这支队伍,探访她们的手工绝活。
手工制品引人注目
手工刺绣鞋垫、手工毛线拖鞋、毛线抽纸盒、十字绣荷包、手工串珠……刚走进五十四步步高文化广场,记者就被花坛上摆放的各式各样的手工制品所吸引。
“这些手工制品做的太精致了,花了不少功夫吧?”“这鞋垫卖不卖?”“毛线抽纸盒是怎么制作的,我想学学可以吗?”花坛旁,不少市民边看边问边拍照。
“要卖,如果你们愿意学,我们可以教。”手工制品旁,几名妇女坐在一起,手拿针线,边绣边答。
两年前,大渡口街道金福社区组建成立了手工才艺队,并在社区建立农民工女工室,为有手工才艺的农民工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和生产销售平台。因为共同的爱好,15名热爱手工的农民工妇女走到一起。
才艺队人人有绝活
55岁的邓泽英,是农民工手工才艺队的领头人。20多年前,她从老家广安跟随丈夫来攀务工。她深知农民工家庭的艰辛,为此,她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带领队伍里的农民工妇女开展手工生产,并将自己精通的刺绣、编织、串珠等“绝活”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队伍里的每一个人,帮助大家通过制作手工制品进行销售来改善家庭生活。
“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基本的手工活都会做。”41岁的游光琴是泸州市泸县人,也是一名跟随丈夫来攀的务工者。因为爱好做手工,她加入了社区的手工才艺队。空闲时,她买来针线、布料、毛线等,纳鞋垫、织毛线。有一次,她到店子买手工制品原材料时,看到店里有人在绣十字绣,一针一线之间把花花草草绣得活灵活现。出于好奇,她买了十字绣原材料,来到手工才艺队伍里与姐妹们一起探讨、研究十字绣。由于大家都有针绣功底,很快就学会了十字绣。
“这支手工才艺队伍里,人人有绝活,大家互相学习,久而久之就样样都会了。”游光琴说,队伍里的姐妹们在制作中遇到问题或是制作的东西有瑕疵,大家都会提出来一起讨论解决,而每完成一件手工制品,大家也会拿出来共同欣赏。
希望绝活长久传承
尽管社区为农民工手工才艺队队员们提供了销售平台,但由于手工制品的工序繁琐,制作时间长,投入的人力、时间等成本较高,价格相对较贵,加之知名度、影响力较低,销路不太好。队伍里不少队员制作的手工制品,有的送朋友亲人,有的留作自己使用,如今能卖出去尤其是卖个好价钱的少之又少。
“手工制品卖不出去,队员们制作的积极性受挫,有的队员甚至准备放弃这行,另谋他路。”邓泽英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手工制品,也希望这些手工“绝活”能长久的传承下去。
金福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积极想办法,尽量帮助农民工手工才艺队拓宽销路,提高知名度。同时,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让辖区有兴趣爱好的妇女加入到手工制作中,充实她们的生活。
新闻推荐
(李真梅)近日,泸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率队深入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在蹲点走访和听取相关汇报后,督导组就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要强化认识,镇村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