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县新闻 > 正文

水稻制种“赶花”无人机来帮忙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7-25 06:50   https://www.yybnet.net/

技术人员(右一)给农户讲解无人机的用法。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文/图

7月15日,天气晴朗,泸县海潮镇红合村水稻制种基地一派繁忙。村民们正抓住晴好天气,两人一组用绳子,或者单人用竹杆、钢管“赶花”。

“再不赶,花期就过了。”红合村一组组长刘玉华说,他种植了水稻制种已经10多年了,“活路虽然多些,但收入要高些。”他一家种植了5亩,购买了农业保险,保底收入2300元,遇到好年景,亩收入在3000元以上。

上午11点过,水稻制种公司给红合村派来了无人植保机,帮助村民“赶花”来了。笔者看到,在操作手的遥控下,无人植保飞机贴着水稻稻穗飞过,螺旋浆产生的风力,将父本的花粉传向母本。

“用无人机“赶花”可节省劳动力,提高制种户的制种效率。”机手介绍,在相同时间内,用竹竿去“赶花”,一个人只能赶两到三亩地;而用无人机“赶花”,则可以赶20亩地左右。

“我们入了保,企业订单收购,水稻制种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的脱贫门道。”泸县海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红合村村党支部书记彭汝楷说,每年由合作社与制种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并且购买了水稻制种保险。为了保证水稻制种健康有序发展,专业合作社还争取项目支持,配套建设了烘干设备。

海潮镇十分重视水稻制种产业在脱贫攻坚的作用,积极为农户和种业公司牵好“红线”,由镇政府出面协调种子公司与村委会、合作社和制种大户签订合同,形成了以红合村、龙塘村为中心的11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水稻制种已成为红合村农户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制种企业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技术指导,除了劳动力,贫困家庭基本上是零投入,但收入却能够得到保障。”海潮镇副书记张存勇介绍,“镇里还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安排农技站技术人员与驻村干部、村干部一道发展制种面积,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农技站也会全程监控制种过程,协调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保证农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泸县种出300多斤超级南瓜 非转基因,可食用

■杨天艺本报记者李雪飞摄影报道7月19日,一个超级大南瓜出现在泸县农林局食堂门口,泸县农林局职工纷纷拍照称赞。原来,这个超级南瓜是泸县农林局得胜有机基地种出的。据泸县农林局产业发展股工作人...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水稻制种“赶花”无人机来帮忙)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