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
今年,泸县玉蟾街道龙华、黄金、马溪河3个村入选四川省级“四好村”名单,这是玉蟾街道开展“四好村”创建取得的成绩,更是玉蟾街道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明证。
住上好房子
走进黄金村,“白墙青瓦坡顶”风格的两层民居小楼整齐地排列着,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矗立着高高的太阳能路灯,文化墙上图文并茂……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村庄别样光彩。
玉蟾街道将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四好村”创建列入重点工作,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整合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积极推动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制度改革、风貌塑造及改厨改厕改圈等,让村民住上好房子;同步实施长江自来水管网延伸、天然气安装、村级公路建设等工程,不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现在我们住上了楼房,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方便得很。”黄金村村民颜泽前高兴地说。
目前,玉蟾街道龙华、黄金、马溪河3个村7000余人用上了自来水,9000余人用上天然气,“村村通”公路全部完成。3个村正积极实施“社社通”水泥路建设,有条件的实现“户户通”。
过上好日子
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把日子过好?龙华、黄金、马溪河3个村做出了探索。
龙华、黄金、马溪河3个村围绕玉蟾街道“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鼓励和扶持村民积极发展荔枝、龙眼、凤凰李等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今,3个村已发展龙眼3000余亩、荔枝2470亩。
外出打工、进城务工是3个村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又一路径。玉蟾街道积极组织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春风行动送岗位等活动,让村民有手艺进城务工、增加收入。龙华村村民何恩富说:“农忙就在家,农闲就进城打工,一年下来能挣三四万元。”
龙华、黄金、马溪河3个村还充分利用新建办公阵地的优势,配齐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广场,开展广场舞、农民运动会等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去年,3个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养成好习惯
“讲文明,树新风,好习惯,早养成。天变蓝,水变清,白色垃圾人人清……”马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殷安琼在院坝会上宣讲道。
为让村民们养成好习惯,龙华、黄金、马溪河3个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加强宣传教育。
3个村还将勤俭节约、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孝老爱亲、文明礼貌、依法治理等写进村规民约;投入资金整治环境卫生,建立村级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环境卫生评比考核制等。如今,3个村村容整洁。
形成好风气
“现在我们村上正在修‘社社通\’水泥路,街道、村干部为我们想办法、筹资金,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路修好。”龙华村二组村民樊顺荣乐呵呵地说。
玉蟾街道机关、村(社区)干部把服务群众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每年践诺完成年初定下的各项工作目标,用务实的政风影响民风,积极推动村级好风气形成。
要想社会风气好,典型带动不能少。玉蟾街道各村积极开展“善行义举榜·最美身边人”、“好儿媳、好公婆”、“致富能手”、“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利用道德讲堂、泸县故事—坝坝讲坛、院坝会等载体,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的同时,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现在每天晚上6点半,村文化院坝门前的路灯准时亮,大家就陆续到来,跳舞的跳舞,健身的健身,孩子们看书、下棋……”黄金村三组的村民蒋文惠高兴地讲道。如今,3个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明新风掀起了热潮。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路生)近日,泸县方洞镇举行了G8515泸渝高速路方洞段破土动工仪式。方洞镇表示,G8515泸渝高速路方洞段的开工建设,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喜事,也是方洞人民的头等大事。方洞镇将做好服务支持...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