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芒
7月31日,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25个重点工程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1.51亿元。就在7月初,总投资65亿元的西南医疗康健城项目破土动工;泸州还举行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开放合作活动: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第十五次年会。再往前推,总投资约87亿元的泸州市川滇黔渝结合部教科城开工。
这就是泸州抓大项目的节奏。
贯彻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泸州把今年确定为“项目落地见效年”,出台多项积极措施,“组合拳”力促重大项目落地快建设快见效快。今年1-6月,全市184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0.4亿元,占半年投资推进计划136.29%,占全年投资计划的58.2%。
创意激发项目
298个储备项目支撑四年翻番
“抓项目,储备生成项目是前提。”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认为,要实现四年翻番,就必须要有大项目支撑。
泸州实行项目谋划创意储备制。“敢想、善谋、科学、可行”,成为创意谋划项目的关键词。
总投资10.49亿元的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15万吨/年侧线油加氢项目就是创意而成。中海沥青自落户泸州后,2012年底即成为泸州第三大纳税大户,其中人均税收贡献率居全市第一。“这么优质的企业,有没有扩张的可能?”市长刘强抛出“再造一个中海沥青”的构想。泸州市发展改革委与企业沟通,得到对方的认可。随后,项目生成落地。
创意激发的项目不断生成。规划面积640平方公里、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的江南新区,总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力争3年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的临港产业物流园区等大项目跃然而出,并逐渐由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泸州储备了29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500亿元。这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泸州“六个突破、四年翻番”的重要支撑。
泸州还建立重点项目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由各级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创意及策划包装等前期工作经费。今年以来,龙马潭已投入5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解决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快不起来”的问题。
高效服务项目
月报制督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项目要抓实,建设要抓紧,泸州市建立项目推进月报制。市发展改革委每月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报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单月的月底,牵头负责重点项目的市领导要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双月的月底,区县委书记和市上牵头部门要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6月,正好是区县委书记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这个制度实行后,大家压力剧增,必须脚踏实地抓好项目。”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负责康健城项目,“必须对项目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项目建设快起来。”
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督查督办,限期整改落实,并对督办事项按季度检查通报。对进展滞后的省重点项目,泸州实行牵头市领导约谈制,由市领导亲自负责协调、督促项目业主及区县和相关单位解决问题。今年,针对成自泸赤(泸州段)进展缓慢问题,市领导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促。6月27日,7月10日,两周不到的时间,蒋辅义两次调研成自泸赤(泸州段)项目,现场办公。目前,该项目已全面进入沥青混凝土铺筑阶段,预计8月底将建成通车。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在村级集中换届前综合评价村干部□梁龙海本报记者孔芒一本笔记本、一沓村干部换届问卷测评表、一张方桌、一杯清茶,乡镇干部与村民无拘无束地促膝长谈,宛如一家人在拉家常。这是...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