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首席白酒鉴评大师实操考试直击
□本报记者 胡敏 董世梅
6月13日8点,首届中国白酒金三角首席白酒鉴评大师的实操考试即将开场。
考场内的新鲜布置吸引了到场媒体的眼球——16种基酒整齐摆放,6种香型不同型号的调味酒一字摆开,注射器、三角杯、量杯……阵仗俨然中学里的化学试验课堂。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考场里充斥着馥郁的酒香,让酒量不好的女记者大呼“有点晕”。
来自剑南春集团的唐胜春是参加考试考核的成员之一。尽管早已是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为了此次大考,唐胜春不敢小觑。考试前一天,考生们所住的酒店停电,早餐都是些冷食。唐胜春出去找家小面馆,吃了碗清汤面,“早上吃凉的,尝出来的酒会酸,影响感官灵敏度。”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少酿酒师、品酒师,即便是四川人,大多也与香辣美味的火锅之类近乎绝缘。唐胜春介绍,自己一年估计也就吃一次火锅,而且绝对不会太辣。
8点30分,考试准时开始。所有“考生”没有走上操作台,而是先答题:写出各种考试酒体的感官描述和理化指标。“这是考验应考者的感官判断力,在没有品酒的时候就进行感官描述,更能考验平时的积累。”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会长王国春还透露了一个玄机:原来“考生”们填写的感官描述,不仅是平时积累的考验,更是其现场组合勾调白酒的答案。“如果勾调出来的白酒与自己的描述符合度高,则不仅体现了‘考生\’的酒体设计能力,更展示了精湛的勾调能力。”
快9点了,真正的“大战”打响,“考生”纷纷走进操作台。不约而同,第一件事就是倒出16种基酒细细品评。不过入口之前,必须放在鼻子前轻轻闻一下。“这就是所谓的闻香尝味。”参考的泸州老窖酿酒公司总经理杨平介绍,只有仔细了解每种基酒,才能在头脑中确定初步的配方,便于勾调。一边闻、一边品、一边记录,原本安静的考场一下充满细细碎碎的吧唧声。
细细品尝、记录好每种酒的口感特点之后,唐胜春锁定今天要勾调的三款酒:53度酱香酒,还有柔雅和兼香的酒各一款。为此,唐胜春为每款酒的勾调设计了3种方案,而后的组合勾调更是慢工出细活。不过,最细的便是加入调味酒,不过其用量极其讲究。难怪到了勾调的末尾,不少“考生”都拿起带有针尖的注射器,一点点、小心翼翼地加入调味酒。“都是万分之几的比例,怎么能不细致!”杨平如是说。
“考生们”陆续交卷,19位评委的工作则刚刚开始。此次考试考核的评委共19名,主要由在川的国家级知名专家、中国酿酒大师等行业权威知名人士构成,代表了行业的顶尖水平。
评委们三五人一组,共分四组。倒出“考生们”精心勾调的白酒,一款白酒倒一瓶,然后开始喝转转酒。“这款兼酒加多了”、“味短,后味不干净”、“很沉稳”……各种评价在一闻一尝之后,连珠炮般地发出。而后,便是根据“考生”操作前的感官描述进行符合度判断,分别亮分。
事实上,这场首席鉴评大师的实操考试,不仅对“考生”是考试,对评委们也同样是考试。著名白酒专家曾祖训介绍,此次的考评方式很特别,为了能真正发现发掘人才,评委们也力争以最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评分、评价。
已近中午,评委们的评审工作仍在继续。粗略计算,这一天,评委们大约每人要品尝近30种组合、勾调好的白酒。
此次考试考核结果预计7月出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孔芒庞山岚)6月16日,四川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泸州高新区”)内的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紧张组装一套舞台系统。据悉,这套系统是目前亚洲顶尖水平的舞台...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