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泸州市江阳区在食品安全领域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0强县区(蔬菜)”、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等殊荣,2015年12月通过 “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初检,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区之一。
作为泸州主城区的江阳区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09户,食品流通经营主体3171户,餐饮服务单位1813户,规模种植、养殖基地4个。与泸州市其他区县相比,江阳区食品市场错综复杂,监管难度极大,如何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清风 罗静图片由江阳区食药监局提供
强化基础 落实组织保障
食品安全一直是江阳区的“头等大事”。
通过建立健全以常务副区长为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规则。
同时,江阳区各镇街(景区)全部成立相应机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各镇街(景区)全部设立基层所,招聘了24名食品药品专职协管员,在各村(社区)明确1名干部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了区、镇街、企业、村(社区)四级责任体系。
镇街(景区)把食品药品专职协管员和村(社区)协管员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食品药品专职协管员的年工作经费不低于4万元,村(社区)协管员的补贴经费不低于2400元。
食品安全工作有机构、有规则、有人员、有经费,基层监管阵地建设不断夯实的同时,江阳区将真金白银不断投入到食品安全领域。目前,全区10个涉农镇街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投入120万元在16个食品药品基层所开展了标准化所建设,投入70余万元改造设立食品药品快检中心。
政企互动 完善考核奖惩
真金白银投向基层食药监管队伍,对于江阳区食药监局下大力气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江阳区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各镇街(景区)和区食安委成员单位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从严逗硬奖惩。
仅在去年,全区就先后召开3次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工作会,对存在违规行为企业实行行政约谈13次,强化回访督查,企业整改率100%。
同时,开发食品药品动态电子监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化办公系统对食品药品监管对象和内部管理实施全面覆盖。运用“互联网+”,通过“中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网络平台”与北京金源茂丰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先期从酒类企业试点,实现食品网络质量追溯。
示范引领 监管全域覆盖
截至目前,江阳区认定的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面积已达到25.7万亩,全区共申报、认证的江阳区种植业“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共有66个,种植业“三品”生产面积22.0617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70%,畜牧业“三品”生产量占全区生产总量的50.3%。
除了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区,江阳区还设立“江阳区农业品牌专销店”,并出台政策对“三品一标”获证企业进行了奖励补贴,以此引领和示范。
通过示范区和示范企业的带动,全区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道1条,市级示范街3条,区级示范街18条;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2个,市级示范店2个,区级示范店106个。
此外,江阳区针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和难点领域,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统一规划搭建了便民服务点5处,集中流动摊贩定点、定时、定品种经营,解决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的现象。对主城区10个农贸市场,政府回收以公司管理方式经营,区政府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改造,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改造小餐饮、小食品店1200余家,在310家餐饮企业实施“明厨亮灶”试点工程。组织开展生猪屠宰、农村市场餐饮、夏季学校食堂等一系列整治行动。
如今,从原产地到生产环节,从流通过程到餐桌,江阳区在食品监管领域稳扎稳打,在整治中规范,在规范中整治,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之飏)税务大厅排长龙,这一幕在泸州将成历史。1月20日,记者从泸州市国税局获悉,泸州在龙马潭区开始试点银税卡,只要纳税人用该卡在自助办税设备上轻轻一刷,在触摸屏幕上按提示执行一分钟不...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