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在家整理旧藏,无意间在书柜里翻到四份双流县刘家的“皇帝圣旨”副本,内容是封赠刘止唐先生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为“大夫”、“宜人”的“皇家文件”。
为什么说是副本呢?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敕书》,而是刘家人把圣旨原封不动地刻印出来,分发给亲朋好友,作为家族的荣耀,光宗耀祖吧。现在没有找到原件的情况下,这四份真迹一等的“复印件”也就显得珍贵了。
从刻印时间上看,大约是清嘉庆四年四月刘家收到圣旨后不久,也就是说,刻印出版时间应在嘉庆年间。
清廷收捐纳钱赠官衔
四件“圣旨”的四周边框刻有龙纹祥云图案,套印淡绿色,非常雅致,每份长183cm,宽24.5cm,下部被前人裁去数厘米,估计原来应有28cm;每件“圣旨”开头四个大字“奉天制命”,行文第一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最后皆落款“嘉庆四年四月初八日”及“敕命之宝”四字,原件应为一方朱印。说明四件圣旨皆是同一天发出的。
根据清代的规定,凡是考取进士或当了官,都可以给去世的家人请求皇上封赠,封赠是皇帝给予官员的荣典,四件“圣旨”的申请人叫刘濖,就是刘沅的哥哥,著有《芳皐弃余录四卷》。嘉庆元年,刘濖上京会试,进士及第,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七品),散馆后分配在工部任主事(六品),他就有资格为祖父、祖母及父母申请封赠。他只需要向朝廷打一个报告,再交点钱,就可以得到封赠。
清廷规定,六品以上官员的祖父或父可以封赠为“奉直大夫”,祖母、母亲可以封赠为“宜人”;七品以上,男可以封赠“文林郎”,女可以封赠为“孺人”。“奉直大夫”、“文林郎”皆散官名;散官仅存名号,有名无实,无职务,无奉禄,不拿钱,不上班。一句话,朝廷收你捐纳钱物,封赠给你个官衔名号,但不用发薪给你,你也不用去上班,真正的无本生意啊。
封赠与官阶大小有关
按清代的捐纳制度,向国家捐纳钱物而取得文散官“奉直大夫”官衔,大约需费500两白银,“文林郎”官衔,大约300两,4个圣旨,差不多要1600两,换算成今天的价格,大约人民币60万左右,看来当年刘家还是有点钱的。这个办事机构就在今天故宫午门右侧的一个小房间,由太监办理,其中大部分作为太监的主要收入。
我又想起光绪年间,泸州高氏兄弟高树和高楠,光绪15年同榜中进士,非常罕见。兄弟通籍后,第一件事就向朝廷报告先祖先父的嘉言懿行,以及母亲的母德善举,经过朝廷批准,先祖诰封奉政朝议“中宪大夫”,先父诰封赠“通奉大夫”。母亲诰封“王宜人”,后又加封“王太夫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宗耀祖。
封赠与官阶大小有关,所以,第一份报告打上去时,刘濖还只是翰林院庶吉士(正七品),故祖父刘汉鼎被封赠为“文林郎”,刘濖之祖父刘汉鼎,字君谟,有德行,好读《易》,著有《易蕴发明》。祖母欧氏封赠“孺人”;不久,刘濖翰林院散馆(毕业)分配到工部(建设部加工业部)屯田清吏司主事(从六品),“加一级”相当于记三次功,提一级,变为正六品。又向朝廷请封,于是朝廷又赠祖父刘汉鼎为“奉直大夫”,祖母欧氏为“宜人”。
另两份一样,当刘濖还是翰林院庶吉士时,封父刘汝钦为“文林郎”,刘汝钦上过太学,亦精于易学,有著作《笔记》传世;母亲向氏封为“孺人”,当刘濖升官后,其父刘汝钦封为“奉直大夫”,母向氏封为“宜人”。
刘濖的弟弟刘沅(字止唐),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他的学术成就远远超过哥哥,他后来成为清代中后期四川最重要的儒学大师、教育家、宗教思想家、医学思想家,其“槐轩之学”影响深远,被后世尊为“槐轩学派”、“刘门教”以及“火神派”的开山师祖。听朋友说,今年是双流刘止唐先生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写此小文以缅怀蜀中先贤。
四篇中摘录两份全文,皆格式化公文,千篇一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沛酬庸之慶典,茂對皇庥;敷錫類之殊榮,曲成臣孝。爾刘汉鼎乃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加一級刘濖之祖父,箕裘紹緒,詩禮垂聲。貽厥孫謀,樹芳規於珂里;繩其祖武,奏茂績於彤廷。茲以覃恩貤贈爾為奉直大夫,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加一級錫之誥命。
制曰:德門衍慶,淵源早裕夫孫謀;盛世推恩,綸綍載揚夫母範。爾欧氏乃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加一級刘濖之祖母,高門毓德,華閥傳芳。有榖貽孫,賴同心於內助;自天申命,表异数於中閨。茲以覃恩貤贈爾為宜人。
彭雄 文/图
新闻推荐
6月21日,明晟MSCI宣布决定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初始纳入222只大盘股。“A股纳入MSCI”被称为本年度中国股市最大新闻,资本市场对此也给予了正面回应,最近三个交易日,222只入围概念股表现抢...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