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稻田鱼。
待检查的稻田鱼。
□袁桢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6月27日,笔者走进纳溪区丰乐镇马村的 “稻鱼共生”产业基地。见到马村村主任张林时,他正在田里捕捉检查已放养快两月的鱼儿。
看着越来越肥硕的稻田鱼,张林高兴地介绍,近两年他家5亩稻田每年都投放1000多元的鲫鱼、草鱼鱼苗,秋季收获时水稻产量不减,还收获1000余斤鱼,要卖1万多元,除去养殖成本,平均每亩稻田鱼有1500元的纯利。如果光种水稻一项,除去种子、人工等,净收入每亩还不足700元。以前种田主要是填饱肚子,现在种田不只是保有饭吃,还要靠稻田赚钱。
稻香鱼俏
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的高标准稻田变得宽大起来,渠相通,路相连。长势葱郁即将抽穗的水稻迎风摇曳,一尾尾褐白相间的鲫鱼、草鱼不时在稻丛中游荡,调皮地吐着泡泡。
“再过两个月稻谷进入收获季,我的这些鲫鱼、草鱼也变得肥美起来。”张林说,届时,周边市民和鱼贩子都会早早来到田坎边等着。因为是吃草、吃虫长大的生态鱼,价格10元/斤,每亩200来斤鱼就会一抢而光。
“稻田养鱼增产增效,事半功倍,这正是吸引我们的原因所在。”张林介绍。他说,水稻主要怕病虫害,而困扰水稻的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卷叶螟和稻飞虱。二化螟喜欢钻到水稻稻秆根部吸食汁液、导致稻秆枯心,二化螟钻到水里则正好是鱼儿的上等饵料;卷叶螟则很有可能随时掉进水里,沦为鱼儿的“零食”;同样喜欢吸食稻秆汁液的稻飞虱,在鱼儿的游荡过程中碰撞稻秆落入水中,也难逃被鱼儿吞食的命运。而田里的水稻,因为有了鱼儿,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少,水稻也不用喷洒农药。同时,鱼粪又是很好的肥料,有利于水稻生长。
“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这样便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的局面。”张林介绍,当水稻抽穗时,稻花飘然落入水中,鲫鱼、草鱼会争相“抢食”,每当稻花十里飘香之时,便是鱼儿最肥壮之日。张林说,“‘稻鱼共生\’不只鱼儿增收,因为稻谷生态没施农药,其稻米在市场上售价每公斤至少要多卖1块钱。每亩稻田按产350公斤大米计,就要增收350元。”
精细管理
“稻田里养鱼,可不是将鱼扔进水田里便完事。没有掌握相应的管理技术,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张林告诉笔者。
“首先要开好鱼沟,鱼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不仅要在稻田四边挖掘,稻田中间也要留空处。”张林说,鲫鱼或草鱼平时爱躲在水里游走,所以每一条沟都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这样才能保持水的流动,方便鱼在水里活动及觅食。而在鱼苗放养时间上,一般在秧苗返青后放入。早放虽然可以延长鱼在稻田中的生长期,但象草鱼会吃秧苗;放养过迟,又对鱼和稻生长不利。
“要让稻田养殖的鱼喜获丰产,稻田水位的深浅,也直接关系到鱼类生长的快慢。”张林介绍,如水位过浅,易引起水温发生突变而导致鱼儿死亡。因此,稻田养鱼的水位要比一般稻田高出1厘米以上,水深最好保持7厘米—16厘米深,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后水深应加到13厘米—17厘米,并且每2天—3天灌注新水1次,以保证水质的新鲜、爽活。
张林还介绍,稻田养鱼还需要定期预防,以有效防止鱼儿的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性鳃病、皮肤病等的发生。须注意的是,鱼放养后要绝对禁止鸭子下田,以免得不偿失。
“稻田养鱼靠一家一户很难推广,必须要通过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合作社的带动,整合起来打品牌,要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张林说,下一步马村将组建一个稻田养鱼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来打造稻田鱼品牌,实现“田米鱼”共赢,通过高端生态农产品的品牌经营,实现稻鱼价格的提升。
新闻推荐
2017年四川省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分会场开工仪式举行 总投资179.1亿元 38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蒋辅义宣布开工,刘强通报项目情况,田亚东出席
昨日,2017年四川省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市分会场开工仪式在江阳区江南科技产业园举行。本报记者牟科摄本报讯(记者罗森波)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昨(4)日上午,2017年四川省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泸州分会...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