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三年创文 一创即成 泸州奇迹这样炼成

来源:泸州日报 2017-11-15 11:49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朱虹

11月14日,是508万泸州人民共同见证奇迹的一天。

这一天,中国文明网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泸州赫然在列。“创文,泸州成功了!”诸如此类创文成功的消息在泸州市民的朋友圈“光速”刷屏。从这一天起,泸州将一张份量最重的城市名片——全国文明城市揽入怀中。

不少泸州人不由得回想起这么一幕:2017年2月,在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攻坚会上,市委书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总指挥长蒋辅义,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体泸州人民作出庄严承诺:三年创文,一创即成。

这一承诺,在昨天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全国文明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品牌之一,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三年创文,一创即成。这是泸州人民共同创造的奇迹。

非常之力 强化顶层设计凸显全面创建

高度决定力度。

蒋辅义反复强调,作为首屈一指的金字招牌,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无疑是泸州加快建成区域中心的重要实现路径。

泸州成立以市委书记挂帅总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四大家相关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三年来,市委常委会12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仅2017年,市委书记、市长就主持召开创建专题会议11次。

市委、市政府出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考核办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等,明确“三年创建、一创即成”的奋斗目标,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及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奖惩”。市委书记、市长每年与各区党委、政府和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双签目标责任书,确保层层传递压力、层层落实责任。

创文成了泸州的“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亲力亲为抓落实,走进创文第一线,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泸州市建立健全了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为核心,9大工作推进组整体推进,4个层面协同督查督办的“1+9+4”工作体系,建立完善9大推进组“周通气、月汇报、季推进”联席会议制度。

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主动在指标体系中找准定位、认清责任,不等不靠、不推不让,全力以赴抓好任务落实。对于职责交叉、共建共管的工作,坚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

泸州大地上,创建工作合力从一开始就已形成。

非常之举 “六大工程”系列化实现全域创建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多次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全域创建,形成齐抓共管、高效推进的合力。

三年创建、一创即成,要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必须行非常之举。

而泸州创文的非常之举就是“六大工程”系统化,实现全域无死角创建,以创文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做好城市管理大文章,达到城市软硬件、市民素质双双提升。

深化信仰信念工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记得牢、践行好”三大工程,达到创文宣传铺天盖地、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向身边榜样学习蔚然成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神”。

深化文明素养工程:开展文明酒城·志愿有我、“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果皮纸屑不乱扔“四大文明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让文明成为泸州人的统一“标签”,塑“形”。

深化基础设施工程:开展无障碍设施“零障碍”、背街小巷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主次干道“白加黑”改造“四大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铸“品”。

深化安全畅通工程: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规划重点区域路段停车泊位、车辆乱调头乱变道、行人乱闯红灯乱穿马路、出租车乱象交通“五乱”,确保城市道路安全通畅,夯“基”。

深化市场建设工程:对标创建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市场管理“三大提升工程”,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固“本”。

深化环境优美工程:大力开展整治占道经营行为、整治“牛皮癣”突出问题和倡导“垃圾分类”处理“两整治一倡导”行动,净化城市生活环境,扮“靓”。

三年里,泸州市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33个、主题院落40个、主题街区28个、泸州好人馆1个、“一年四季·泸州好人”示范展示街和诚信示范街7条、“道德模范桥”“一年四季泸州好人桥”“美德少年桥”等7座;发动15支志愿者服务队、420个志愿服务站约30万名志愿者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统一升级、改建、维修无障碍设施7200余个,实现无障碍设施“应建必建”和公共场所、窗口单位全覆盖;三区422个物管小区、1326个老旧小区、246个“三无”院落进行全面排查、整体改造;全市10人获国家级省级“全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78人入选“四川好人榜”,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每一个数字,都是创文在泸州的生动注脚。

非常之人 以民为本全民创建席卷全城

能够用三年时间拿下“全国文明城市”这项殊荣,泸州的“洪荒之力”来自508万泸州人民。

在这场创文全民总动员中,崇尚实干、敢于创新的泸州人民在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定动作”的同时,推陈出新连发“创新动作”,贡献创建新实招,不定期高频率刷出“创文”新热词。走上泸州街头,随意询问市民,十有八九都能说出这些词的含义和背景。

比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责任制这个词,产生于2015年12月。为了破解老旧小区的老难题,泸州创新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责任制,即一个社区对应若干市、区两级部门和单位,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部门进楼栋、干部进家庭。同时,发动居民人人参与创建,共享创建成果。于是,110个市级部门、272个区级部门与109个社区“结对”包保,实现小区净化、硬化、绿化、文化、美化“五化”,强化了氛围营造和垃圾分类“五化一营造一分类”。

全国文明城市市民志愿巡访团,由退休老干部、道德模范、泸州好人、环卫人员、协警、社区干部、社区保安、文明劝导员、媒体记者,以及基层群众组成“百人团”充当政府发现问题的“眼睛”,采取集中与分散、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访活动,对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区域和部门单位进行巡访,发现问题及时向市创建办反馈。同时,热心创文的市民也可以拨打文明热线3751131反映问题。

……

这些创文新热词,从侧面反映了泸州人创文的激情和干劲。

为什么泸州人民的创文热情空前高涨?

因为,每个泸州人都清楚,创文关乎切身利益,人人都是受益者。

创文,是最大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物价、交通、环境等实际问题,让更多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众人拾柴火焰高。

通过党政带头、行业引导、全民参与,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创建、宣传创建、参与创建的强大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市民在创建中获得帮助、在受助中得到教育,变“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形成泸州创文强大合力,成为泸州“创文必成”的底气所在。

非常之效 “泸州精神”的生动诠释

经历过创卫和创文的泸州人民,总喜欢将两者作对比。

1995年泸州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成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个地级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泸州用三年时间一举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上下同欲者胜。

这两个奇迹都是全体泸州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泸州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三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征程中,508万泸州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奔着“三年创建、一创即成”目标奋进的灯塔——“醉美大气 文明进取”的泸州精神,前进!前进!前进!

因为创文,这座城在改变;因为创文,这座城里的人也在改变。

三年创文期间,泸州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井沟以街为市的二手手机市场消失了,农贸市场里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斑马线上人车互让的现象越来越多,背街小巷的路灯亮了,来泸州落户的企业发现手续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对乱停乱放、横穿马路、不礼让斑马线、跨越栏杆等不文明行为动真格、顶格处罚,曝光不文明行为等,培育市民文明习惯,让文明美德蔚然成风。泸州市还涌现出“最美环卫工”夏征吉、“网红城市美容师”林凡义、“最美劝导员”陈光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榜样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文明氛围。

这些改变,让泸州人觉得非常幸福。2017年8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发布2016年度《幸福中国白皮书》,泸州排在“幸福城市排行榜”第一位。这一成绩是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对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露出来的情绪进行持续关注后得出的结论。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只有常抓常新、常态长效、久久为功,做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根本目的、坚持对标对图对点为根本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为根本路径、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为根本要求和坚持文明素养提升为根本方向“五个坚持”,让文明美德在泸州大地生根。

为此,泸州市召开巩固创文成果建立长效常态工作机制专题会,着手建立创文长效常态工作机制,让这个奇迹永远留在泸州土地上。

新闻推荐

盗窃拒捕受严惩

◎一线传真今年9月份以来,泸州市纳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等多地连续发生20余起路灯电缆线被盗案件,群众出行受到严重影响,给相关电力部门工作增加一定难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泸州市公...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年创文 一创即成 泸州奇迹这样炼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