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山泉水润稻鱼肥生态发展致富美 纳溪区通天河水产养殖专合社因地制宜巧增收

来源:四川科技报 2017-11-17 03:2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纳溪区通天河水产养殖专合社因地制宜巧增收

近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龙蟠村一组,溪水潺潺、莺飞鸟鸣,宛若世外桃源。

“闻着鸟啼做梦,枕着鸣泉入睡。”龙蟠村一组小组长刘高银欣喜地告诉笔者,龙蟠村地处两座海拔800多米高的绵延大山山脚,但这里的生态环境好,水质优越,“我们村这些没有多少收成的荫山田,如不是靠养殖泉水鱼,哪能变成人见人羡的‘聚宝盆\’,山泉水就是我们眼中的‘黄金\’! ”

筑沟引泉水

鱼稻共生好生态

走进龙蟠村一组,潺潺流水声远远就传入耳朵。笔者看到,这些从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并没有直接注入深沟小溪,而是通过一条条小堰沟拦截流进稻田后,漫过稻田缺口才注入溪沟。“常年水漫稻田是让田里喂养的鱼儿保持泉水养殖,鱼儿更生态优质。每年2月投入鱼苗,历经8个多月的生长,现在小的鲫鱼有三四两,大的鲢鱼有七八斤重。”刘高银高兴地说。

刘高银介绍说,前些年,龙蟠村一组因地处山脚,竹林茂密,种植的水稻因光照不足和鸟儿光顾,亩产只有250公斤,村民们纷纷选择了外出务工。现在,全组只剩下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40多人。因为稻田无人耕种,短短几年间就被野草覆盖,而那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却经年不息。

“种稻谷收成低,为啥不在稻田里养鱼来弥补呢?”2013年10月,再次当选村民小组长的刘高银决定种稻养鱼,并组建了“通天河水产养殖专合社”,村民以水田入股全部种稻养鱼。为了鱼儿不缺水,刘高银自掏腰包买来水泥,请来工匠,村民投劳修凿沟渠,将山上流下的泉水全部引进了稻田。“今年夏天,尽管遭遇了连续50多天的烈日暴晒,但龙蟠一组没有一块稻田的鱼儿‘喊渴\’。”刘高银说。

变换卖法

活水鱼塘变“聚宝盆”

最近,在刘高银的带领下,村民们陆续将稻田里的鱼儿,“搬家”至活泉水鱼塘喂养,供城里的市民前来垂钓,满足他们吃上活泉水生态鱼的口福。

“我们的稻田鱼虽然是冷泉水生态饲养,吃的也是麦麸皮、玉米粉和谷子,但鱼贩上门收购价最多出10~20元/公斤,而专合社通过打造鱼塘放钓,鲫鱼要卖24元/公斤,鲢鱼要卖36元/公斤,垂钓者们还乐此不疲。”刘高银说起稻田鱼通过放钓增值,双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自2014年龙蟠村一组村民将稻田入股养鱼后,刘高银就早早为生态鱼收益最大化谋划起来。他调查发现,现在每到周末驱车来乡下休闲垂钓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当年4月初,刘高银租来挖掘机,果断将位于山脚溪沟坎上距离公路近、且被茂密竹林遮掩下的10余亩杂草丛生的稻田全部改造成了深达2米的鱼塘,并将稻田外溢流入溪沟的山泉水又引入鱼塘,让“搬”至鱼塘的稻田鱼依然生活在流淌的山泉水环境中,当年秋天就引来了不少垂钓爱好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靠着山泉水生态饲养和放钓,龙蟠村一组100余亩稻田每年产出的5000多公斤“稻田鱼”,在家门口就换来了15万余元的纯收入,社员户均增收达2500多元。

(陶文斯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

新闻推荐

泸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泸市国土资告[2017]4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等有关规定,经泸州...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泉水润稻鱼肥生态发展致富美 纳溪区通天河水产养殖专合社因地制宜巧增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