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方均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慨,城市里的楼房越来越高了,邻居看似越来越多,可大家似乎真的只是“相邻而居”,完全没有了以前单位家属院或者大杂院的邻里亲情。
但最近,越来越多的报道让我们看到,好多小区、村社开始恢复了春节前吃“百家宴”的习俗,大家坐在一起,打破见面脸熟、却从未说过话的尴尬。“百家宴”的形式是不错的,至少开了个好头,但想要找回久违的邻里情,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以前的单位家属院、大杂院里的邻居,大多都是彼此熟识的同事或者住在一起多年。对方家里有几口人,在哪里工作,家里人是些什么性格,几乎都能做到知根知底,即便是出了什么问题,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大家交往的前提里,就是多了一份信任,心里自然更踏实。即便是邻里之间真的发生点小矛盾,大家也能想办法化解。
其实细细想来,真正隔断我们邻里情的并不是楼房,而是我们不敢伸出友好、信任之手。生活节奏的紧张,让很多人回到家后就关闭了自家房门,除非和自身利益有关,否则一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伸出友好之手,也不伸出助人之手。
在泸州很多的老旧社区里,我们却惊奇地发现,我们寻找多年的邻里情,他们那里居然有。一位社区工作者曾说,老旧社区里因为住户更换没那么频繁,居民之间因为住在一起多年,彼此熟悉,加上老年人多,所以邻里之间互助互帮的事情,反而更多,更常见。
由此可见,熟悉还是邻里之间最需要的。作为住户来说,见到熟悉的面孔主动打声招呼,主动问声是否需要帮助,带着孩子、陪着老人经常到楼下小区走走逛逛,和其他居民主动聊聊天,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给自己也给对方一个了解彼此的机会,其实挺好。
而作为社区居委会也可以制造一些类似“百家宴”这样的机会,慢慢地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打消居民交往的顾虑,主动出面联系帮助解决居民困难。说到这里,很怀念当年的那些居委会老大妈,她们工作的时候在工作,休息的时候其实也在“工作”,那些年邻里的和谐很大程度上都有她们的功劳。
春节马上就到了,年夜饭的时候,不妨多做一道菜给邻居送去,也许这就是邻里情的新开端。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朝源)近日,江阳区蓝田街道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了《泸州市纪委关于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的通报》精神,对春节期间廉洁自律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着力营造欢乐祥和...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