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新闻 泸县新闻 合江新闻 叙永新闻 古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泸州新闻 > 正文

无中生有的创新,敢为人先的胆识,善于谋变的智慧 牵手六盘水,在南通道上营销泸州

来源:泸州日报 2018-06-12 09:51   https://www.yybnet.net/

《夕阳鎏金》 高锡杰 摄全国高山滑雪青少年邀请赛回转比赛现场。 黄蜀锦 摄

★围绕“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打造的六盘水特色旅游,旅游业“井喷式”发展。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亿元。

★凉都之“火”,源于像“六马”这样各类高规格、高水平的活动及赛事的举办。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六盘水通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每年至少吸引近10万名外地选手参赛,而以这些活动吸引走进六盘水的游客,则超过了100万人次。

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煤”与“凉”尽管只是一字之变,但却意味着贵州省六盘水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彰显了六盘水人无中生有的创新、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善于谋变的智慧。

无中生有的创新

敢为新、常为新,无中生有,是六盘水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景区景点从“几乎没有”到“数都数不过来”,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藏”在乌蒙山深处的六盘水,因夏季平均气温19.7℃,加之“凉爽、舒适、滋润、清新和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的称号。然而,时间倒退几年,六盘水给人的印象除了气候优势,就是 “煤都”。

2012年,年过七旬的重庆市民杨惠民第一次到六盘水避暑,颇有些失望:除了气候宜人,没有一处让人流连忘返。因为避暑,杨惠民像候鸟一样每年夏天都要到“凉都”,而每来一次,她都看到了新变化。“如今六盘水游玩的地方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我的手机都存不下照的照片了!”去年夏天杨惠民重游“凉都”避暑时,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六盘水景点景区,引来一片点赞。“六盘水是一个气候好、风景美的地方,六盘水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其在微信上回复亲友的询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景区景点从“几乎没有”到现在“数都数不过来”,折射出六盘水市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中变优的嬗变。

作为工业城市,六盘水旅游业发展一度是“短板”。守着美丽雄奇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三线”文化,六盘水却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提出了走山地特色健康旅游发展新路,摆脱“路径依赖”、跳出“资源陷阱”,围绕“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打造了六盘水特色旅游,旅游业“井喷式”发展。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7.82%和60.84%,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7%,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一个“占领”一个“走进”,搭起了区域合作平台

六盘水一度因交通不便,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随着近年来交通枢纽的构建,六盘水区位优势凸显。

水盘高速公路、六六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毕都段、镇胜高速公路六盘水段以及内环快线、机场快线的建成,六盘水近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00多公里;沪昆高铁已贯通贵阳——盘州——昆明,正在加快建设安顺市——六盘水市水城和钟山区的高速铁路,并将建设水城——盘州——兴义的高速铁路,三条高铁将在六盘水交汇;在钟山区建了一个机场,开通了到全国十几个城市的航线,拟在盘州再建一个机场。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六盘水,现在被誉为“四省立交桥”。

“占领了六盘水就占领了大西南”,六盘水决策者跳出六盘水看六盘水,其谋划发展的视角更加广阔:“西面是云南,东面是贵阳,北面是四川,南面是广西,中间是六盘水,加上重庆,我们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辐射的面积大概是2.5亿人的市场。”有容乃大的六盘水决策者还站高望远,“沪昆高铁和沪昆高速通了以后,从六盘水到昆明就可以通过高速公路或者下一步的泛亚铁路直接到东盟,进入了六盘水就走进了东盟地区。”一个“占领”一个“走进”,成为六盘水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城市转型、旅游业发展、区域合作的优势,变交通走廊为经济通道。而作为四川尤其是泸州“南向、向南”的交通走廊、经济通道,六盘水与泸州在区域合作上拥有广阔的空间。

敢为人先的胆识

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六盘水成就了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改革开放的 “凉都梦”。

一个山村,一场论坛,打造贵州面向东盟的双向桥头堡

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大背景下,六盘水市不断加强与境外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2016年以来,六盘水市与东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主题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增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在乌蒙山区一个村连续举办了两届,开启了贵州面向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的新篇。

妥乐论坛产生的蝴蝶效应,看得见摸得着。六盘水市与越南TK传播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印尼普瑞玛家电销售公司、柬埔寨辉煌旅行社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贵州——东盟工商联合会行动计划》《贵州——东盟山地旅游发展计划》等发布,加快双方的合作进程;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举行系列对接东盟旅游、经贸等商机推介会,全面展示开放、发展、美丽的六盘水形象;通过六盘水市盘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贸易旅游文化交流活动、“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区域商务论坛、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等,六盘水市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越来越广泛,在投资、贸易、山地农业、教育、康养旅游、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推动信息互通、产能互动、客源互推,促进市场共享、人才共济、合作共赢。

目前,六盘水盘州市加快构建进出口贸易体系,专门设置了东盟区域协作部门,建成了“贵州——东盟产业园”,招聘了熟悉英语、泰语、缅语的工作人员,专门对接东盟经济;与老挝川圹省倍县、柬埔寨磅通省、泰国大城府等结成友好关系,在新型工业、旅游业、农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与柬埔寨柏威夏省商会、中国——东盟(马来西亚)企业家协会结成友好商会,与老挝水泥公司,以及美国、印度、德国等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泰国OTOP(一村一品)国际贸易公司授权在盘州市设立“一村一品”推广中心……在国际合作平台下,六盘水市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钢材、电子产品、小家电、服装、锰片、日杂用品、农产品等出口到国外市场。

马拉松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将产业转型和旅游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城市产业转型

包括泸州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都举办过马拉松赛。然而,拥有“差异化”标签的六盘水马拉松,却在“马拉松”热中来了个“士兵突击”,成为全国马拉松金牌赛事。

与全国众多城市马拉松赛不同的是,已经举办了六届的“六马”却在炎热的夏季,打出的旗帜是“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敢在夏季举办马拉松比赛,本身就说明了六盘水对于当地夏季凉爽气温的信心。”在六盘水马拉松旅游论坛上,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点评道。围绕“六马”,组委会打造了马拉松训练营及在国内马拉松比赛中尚属首次的女子专属训练营等系列活动。2017年,六盘水市将马拉松比赛日当周的周五确定为地方性法定活动日——“六盘水马拉松日”。

凉都之“火”,源于像“六马”这样各类高规格、高水平的活动及赛事的举办,“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搭建了向外展示的平台,借“赛”出“山”、 以“赛”促“游”,越来越吸引外界关注的目光,让“世界这么热、我要去凉都”的“中国凉都”核心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着力推动“中国凉都+”的产业发展模式,休闲度假、会展赛事、户外运动旅游城市的定位已初具雏形。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六盘水通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每年至少吸引近10万名外地选手参赛,而以这些活动吸引走进六盘水的游客,则超过了100万人次。

善于谋变的智慧

在转型谋变中,六盘水用辩证思维的智慧,把短板转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培育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产业。

“山地”“冰雪”等“冷资源”变身旅游“热经济”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对包括六盘水在内的贵州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的形象描述。六盘水近1万平方公里土地,97%以上都是山地,而没有平原支撑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加之六盘水海拔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00—1900米,是“贵州屋脊”, 每到冬天,六盘水就是贵州省凝冻最严重的地区,一度“保电、保煤、保畅”成为对外的新闻热词。

在六盘水决策者看来,只要对“山地”“冰雪”在利用上创新,“冷资源”不再“冷冰”,而是旅游“热经济”。

如何创新利用,变短板为优势?

善谋的六盘水给出的答案是——紧紧围绕建设“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依托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推进旅游与滑雪温泉产业、山地运动深度融合。

瞅准了冬季旅游这个巨大市场的六盘水,乘势而为成功打造了玉舍雪山、梅花山、盘州云海乐原和乌蒙4个高山滑雪场,建成各类雪道18条和6个温泉,“南方”“滑雪”“温泉”关键词的“结合”顿时赚足了外界的眼球。一时间,滑雪场人气“爆棚”,常常“一票难求”。而“冰雪+温泉”“冰雪+体育”的完美融合,填补了贵州冬季旅游的空白,支撑了我国大众冰雪运动项目北雪南扩西移战略。

“冰与雪的梦幻地·你和我的六盘水”,冬天的六盘水“不寂寞”,在“林海雪原”玉舍雪山滑雪场、“云上雪野”乌蒙滑雪场和“冰雪童话”梅花山国际滑雪场等地,可以赏雪、玩雪、滑雪,每个滑雪场都能为游客提供高山滑雪、雪地摩托、雪上飞碟、雪地悠波球等雪上运动项目,并配有专业的滑雪教练辅导。新兴的南方滑雪胜地,让六盘水从去年冬天一直火到今年初春。2017年冰雪季,六盘水整个冰雪产业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比上年多出3倍还多,直接参与滑雪的游客超过15万人,是上年的6倍多,其整个冰雪产业实现的收入超过3000万元,是上年的近6倍。据六盘水市领导介绍,作为亚高原,六盘水正在和国家体育总局积极对接,争取在六盘水开展部分冰雪训练的项目,为中国备战2022冬奥会做出贡献。

“引得来”谋划一批品牌项目,“留得住”谋划一批配套项目,“游得好”谋划一批服务项目

六盘水市邀请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团队实地考察,对六盘水全域旅游发展和北盘江流域旅游开发进行前期策划,进一步明确了六盘水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框架和重点。同时,围绕“引得来”谋划一批品牌项目,围绕“留得住”谋划一批配套项目,围绕“游得好”谋划一批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旅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六盘水加快推进10个纳入“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目录的重点景区建设,2013年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6个景区获批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冰雪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索道项目建设,已建成梅花山亚洲最长索道,引进全世界索道产业的领军企业——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公司在六盘水建设亚洲索道生产基地,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第一期合作的5条索道建设相关工作,全力打造“索道之都”;旅游住宿接待床位数达6万余张;建成老王山玻璃栈道、盘州低空飞行等体验项目。四季旅游产品业态进一步丰富,夏冬特殊旅游产品逐步彰显。

风生水起的六盘水,在品牌营销上棋高一着。近年来,六盘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夏季往大连、广州、武汉、重庆、长沙、杭州、泸州等重要客源地城市“卖清凉”;冬季赴成都、重庆、广州、武汉、昆明、泸州等国内城市“卖雪”。还邀请近千家境内外旅行商考察踩线,并组织了大量游客团到六盘水。2017年,境外游客突破1万人次,六盘水把“清凉”和“冰雪”卖到了东盟各国。

新闻推荐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集中视察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高标准做好规划修编 高质量推进建设项目

本报讯(记者李瑞莉)昨(1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2018年泸州市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进行视察。...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高考,加油!2018-06-11 18:11
猜你喜欢:
评论:(无中生有的创新,敢为人先的胆识,善于谋变的智慧 牵手六盘水,在南通道上营销泸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