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瑞莉
近年来,市工商局立足工商职能,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精神为指导,积极创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泸州市新增各类企业4962户,同比增长10.66%;私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从业人员19429人。
“多证合一”改革不断深化和巩固。从2015年9月25日实施“三证合一”至今,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多证合一”24874件。2017年9月25日,按省上统一部署,泸州市全面实施了“二十证合一”。目前,泸州市按全省统一要求实施的“多证合一”已整合了15个部门的33个证照和备案事项。同时,启动“证照联办”,梳理了16个许可事项纳入证照联办,拟定了《证照联办系统建设方案》,完成了10个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和编制办事指南。经与市交通运输局对接,后期将增加市交通运输局5个事项纳入证照联办。
企业开办时限大幅缩短。2017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先行试点非前置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包括工商登记、银行开户、公安刻章、税票申领、税控设备购置),建立了《1小时办结清单》14项、《3小时办结清单》9项、《6小时办结清单》10项“三张清单”,实行自主申报,推行集成办理,完善监管防控机制,延伸线上线下窗口服务。7月13日,泸州市出台《关于推行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度的通知》,将“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度”在全市推行。14项事项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到1小时;9项事项由原来的3工作日压缩到3小时,19项事项由原来的3—8个工作日压缩到6小时。
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试点受欢迎。市工商局深入实施放宽名称文字使用、登记、行业表述条件、允许企业名称延长核准有限期限等举措,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自主查重、自主选用制,并授权川南临港片区核准市辖区名称与市级行政区划连用以及冠市级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等。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名称资源,拓展名称登记范畴,提升名称登记效能。2016—2017年度,全市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15189户,较2014—2015年度增长了61.99%。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3756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1%;上报冠省名的企业名称892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48%。
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面推进。泸州市于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准备进行简易注销的企业已自主公示2310户,已核准1459户,占总数的63.16%,有效缩短市场主体退出周期,降低退出成本,提高登记效率。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进展顺利。为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川南临港片区探索开展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确定“证照分离”改革事项99项,其中省以上的权限40项,市级、区级权限59项,改革取消了3项行政许可事项,1项行政许可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18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19项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18项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截至6月底,共接受“证照分离”改革业务咨询3000余人次,办理业务1132件,涉及公共卫生、城市管理、食品经营、交通运输等19个类别。
新闻推荐
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线专家齐聚泸州 共商自主知识产权压气机设计体系之路
■本报记者蔺艳霜摄影报道24日—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专项重大项目负责人刘宝杰,带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最权威的一...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