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游泳基地附近停泊着大大小小二三十艘渔船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昨日清晨5点过,很多市民还在睡梦中,沱江江面上已聚集了上百人在游泳。今年53岁的刘师傅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他每天早晨都要来游一圈,“就跟学校里的学生做早操一样”。而此时,在沱江水域作业的渔民开始陆续回到游泳基地附近岸边。市民在游泳,渔民在收网。游泳者担心被网挂住,而渔民也谨慎作业,担心一不小心伤到游泳者。
晨泳者担心:渔网有安全隐患
在龙马潭区沱江游泳基地,记者和刘师傅聊了起来。刘师傅说,他在这段沱江水域已经游了几十年,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和刘师傅一起晨泳的市民每天都有上百人,但随着禁渔期结束,游泳爱好者们多了一份担忧。
这段时间,每天出现在江上的捕捞渔船往来穿梭,尤其是早上渔民收网时,正好是游泳爱好者们下水之时,游泳爱好者们担心一不留神被渔网网住。
刘师傅的担心也有道理。记者在现场看到,沱江游泳基地附近的确停泊着大大小小二三十艘渔船,渔民是不是都在江上设网捕鱼,站在岸边还真看不出来。
“渔民们每天都在捕鱼,拦江漂网,这就存在一个安全问题。”据游泳爱好者李大哥介绍,要是有人不小心被网住,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带高峰期有五六百人游泳,这些漂网存在安全隐患。
据刘师傅介绍,在此游泳的市民几乎都是沱江游泳协会成员,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赶到这里,先完成早上的“任务”。而那些渔船在这段时间也大都会集中在大驿坝附近收网卖鱼。
当收网和游泳同时进行时,游泳爱好者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那么渔民们会下拦河网吗?是怎样规避危险的呢?
捕鱼者委屈:尽量错时作业
家住澄溪口的老陈20多岁就从重庆永川来到泸州,几十年来一直以捕鱼为生。除了休渔期的几个月,老两口大多时间是在江上生活。
老陈告诉记者,他们捕鱼作业的水域都是在长江和沱江里。下至弥陀镇附近,上到纳溪水域或者海潮镇流滩坝一带。近年来,随着长、沱两江水域的渔业资源逐渐减少,他们的收益也越来越差。运气不好的时候,一晚上都一无所获。
“收入不多,还有风险。”老陈说,这两年,随着长江上和沱江上的游泳爱好者逐渐增多,有的带着“跟屁虫”还好辨认,遇到什么都不带的,无法及时发现,还真有点危险。这对于长期在两江上捕鱼的渔民来说,这种情况无疑也增加了捕捞难度。
“我们一般是每天晚饭后下网,次日凌晨三四点开始收网。但是,如果放网较远的话,就要忙到早上6点过。”老陈说,收网太迟,就难免和晨泳的市民遇上。“他们担心被我们的渔网网住,我们也怕伤着他们。”
说起游泳对渔民捕捞带来的影响,一旁的梁师傅也有点无可奈何:“我们都是持证作业,只要是在规定期限内和相应河段都可以捕捞。但是,游泳爱好者却说他们有个游泳基地不能进。”基地游泳爱好者有时会从大驿坝游到沱三桥,或者往下到沱一桥。“三四公里的水域如果都是游泳基地,我们还怎么捕鱼?”
“为了不影响游泳市民晨泳,我们每天收网的时候都从游泳基地附近开始,抢在他们下水之前,完成收网作业,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风险。”老陈告诉记者。
渔政部门回应:双方互相包容
作为依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他们捕鱼的范围可能涉及到很多“游泳基地”。那么,渔民们在游泳基地附近水域设网捕鱼是否符合规定呢?
对此,江阳区水产渔政站站长罗小兵告诉记者,经过现场了解和核实,长江和沱江上的游泳基地范围历来都是传统渔民的作业场所,是适合捕捞的水域。而且,经过调查发现,渔民们都是使用合法的渔具进行捕捞,并没有使用拦河流网等非法渔具。目前禁渔期已经结束,在长沱两江规定水域捕捞,是合法渔民的正常行为。
罗小兵表示,目前,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游泳基地的法规,也没有相关规定把哪段水域划为禁渔区或者禁止捕捞的地段。但是,针对游泳爱好者们担心的安全问题,渔业主管部门也会加强宣传,要求渔民在进行捕鱼作业的时候,尽量离游泳者聚集的基地范围远一点。同时,他也呼吁,希望游泳爱好者对渔民们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因为捕鱼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
针对有些游游泳爱好者不带救身设备的现象,罗小兵也建议,市民下水游泳最好带一个“跟屁虫”。“跟屁虫”颜色醒目,在水中可以作为救生标志,也便于江中作业的渔船发现目标,及时避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蕗宇)近段时间,兴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职工思想动态大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现场走访、谈心谈话、座谈...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