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外脑”再聚首,为川南临港片区发展出谋划策
2018年12月28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2018年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在巨洋会议中心召开。
被誉为川南临港片区“最强外脑”的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十余位“大咖”再聚酒城,聚焦内陆水港特色,为推动川南临港片区升级2.0版本,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川南临港片区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在全省推广十项,全市推广50余项。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被国家发改委全面推广。全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5749家,为原存量企业的8.2倍,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额完成了213亿元,增长52.9%。
成绩有目共睹,但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下一步,川南临港片区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推动升级2.0版,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发了专家们的一场大讨论。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摄影报道
以开放为导向 解放思想 以问题为导向 制度创新
“脚踏实地”“站位高”这是川南临港片区留给原国家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川南临港片区决咨委主任委员龙永图的印象。
“我觉得泸州搞川南临港片区很实际,不是讲空话,这个方向很正确。”龙永图说,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川南临港片区做了两个大事情,一是制度创新,解决的是营商环境的问题。二是围绕产业发展,泸州的酒产业有名,首先是围绕酒产业做好服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龙永图认为,自贸试验区主要是为了把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但是,一个地区要搞对外开放,首先自己经济发展就得搞好。“我们的经验就是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好,哪个地方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更大,对外开放的风险就小。”
龙永图寄语川南临港片区,第一就是解放思想,开放导向,以开放为主要导向的思想解放。第二,制度创新,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为特点的制度创新,要有差异性的、有地方特色的这样的一些创新。第三,深入学习、交流导向。加强与自贸试验区的交流,学习好国际规则,使得中国在遵守和创新国际规则的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应该发挥独特的力量。
赵晓雷:率先试点内陆临港型自由贸易港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院长、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就四川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内陆临港型自由贸易港先行区作了可行性分析。
四川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内陆临港型自由贸易港,必要性在哪里?赵晓雷认为,这是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需要,构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高能级平台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四川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内陆临港型自由贸易港,是否可行?针对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赵晓雷现场作了可行性分析。他建议选址在川南临港片区,因为泸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港,通过江海可直达上海口岸,进入太平洋。向南可构建南向开放重要基地,经铁海联运进入东南亚、南亚、非洲。选址川南临港片区,不仅有区位选择的合理性,而且基础设施上有水公铁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制度创新方面也得到很高评价。
赵晓雷认为,内陆临港型自由贸易先行区的主体功能,首先自由贸易是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基础上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实施更高标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制度政策。要整合保税区和港区的口岸资源和政策优势,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理、区内自由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创新。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贸易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张威:四个创新 走好发展之路
川南临港片区创新发展之路如何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威给出了建议,她认为泸州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创新,即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和机制创新。
川南临港片区怎么在制度创新上实现差异化的创新?张威建议可以从六个角度找点。向上,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找切入点;向下,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找切入点;向内,在地方事权范围内找切入点;向外,在对标国际规则中找切入点;向特,在突出特色领域上找切入点;向弱,在解决普遍弱项上找切入点。
张威认为,制度创新跟产业创新的关系,是当你有良好的制度创新的环境,有良好的开放设计,可能会吸引新的产业来,以及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泸州的酒或内陆物流到底在哪一些环节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也可以形成制度化创新。另外,如果可以在研发环节形成一个全国范围内领先的突破范式,可能一个环节,也可以对泸州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机制创新上,张威认为,泸州可以探索的就是容错机制,是我们在试错和违法违纪当中的界限,才可以保证积极的创新性和延续性。
张湧:独一无二的内河港是泸州最大优势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我个人理解就是五大发展理念,那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复旦大学上海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原局长张湧认为,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和这五大发展理念完全契合。自贸试验区高水平的开放,是为了高质量的发展。
“自贸试验区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国家的试验田。”张湧说,一个地方搞自贸试验区是这个地方的最大机遇,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为泸州本地服务的。自贸试验区的服务范围和半径会超越泸州,会辐射到很多地方,所以协同发展是自贸试验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泸州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西南部内河港。”张湧认为,这是泸州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中西部、西南部这么多的货源要送到上海,什么交通方式最便宜,最便捷、最环保?只有内河运输。所以泸州港不仅仅是为泸州服务,而是为整个西南服务。
“我们要把营商环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张湧对川南临港片区创新实施的“小时清单制”表示很欣慰,“但这不是结束,是刚刚开始。”张湧认为,营商环境最关键要从企业开办的“小时清单制”向下一步深化的政照分离改革,核心是要解决政府的管制过多,政府的许可过于繁琐等问题。在张湧看来,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应该是提升各类企业和人才的成功率、体验度和获得感。
霍伟东:放低身段 做好服务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吉利学院校长霍伟东,通过对比川渝自贸试验区的差异,对照分析重庆自贸试验区、成都自贸试验区以及川南临港片区的现状及优劣势,指出可以借鉴有的地方好的做法,并对川南临港片区差异化发展路径作了探讨。
“有一种担心,川南临港片区把自己看得太高,我们一定要放低身段。”霍伟东分析认为,川南临港片区具有区位优势、先发优势,以及腹地需求潜力大等优势,但一定要认清现实,在对标国际、对标先进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
“为了川南临港片区,为了泸州的发展,我们不要有身段。”霍伟东认为这很重要,这是理念、思维的变化。人家凭什么跑到你泸州来,泸州比成都有优势吗,比重庆有优势吗,你没有,没有你就要做到比别人降低身段,做好服务。
新闻推荐
昨日,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举行。实习记者王晓琴摄■本报记者杜玉青昨(3)日,泸...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