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本报讯 昨日,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既有成立20多年的老牌园区,也有才一岁多的“年轻”园区,但不论老园区还是新园区,发展都令人振奋。
会上,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先后作了建设发展情况的介绍。
泸州国家高新区成立5年来,核心区建成区面积是成立之初的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招引集聚企业200多家。核心区主营业务收入是成立之初的5倍。到2020年,将建成“千亿园区”,2025年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
25年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年投资额从过去的400万元增至35.64亿元,区域规划面积从4.6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发展到29.3平方公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4.72亿元增长到138.5亿元,增长29.34倍。截至目前,入园企业总数达69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80亿元。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经过10余年发展壮大,园区建成和在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入驻泸州老窖集团等企业200余家,成为全国首个以白酒制造为主导的专业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园区,带动就业常年2万余人。力争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争创成为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成立于2017年4月1日的川南临港片区,是泸州最“年轻”的园区。一年多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其中22项制度被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为全国首创,在全省推广10项、在全市推广51项。2019年,川南临港片区拟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13个,总投资1617亿元,年度投资362亿元。
泸州国家高新区:
核心区主营业务 5年增长4倍
2013年9月成立,到今年刚满5岁。
这五年:
● 从一个只有临时办公地点的市政府派出机构,变成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的产业开发区。
● 高投集团资产规模即将突破100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4倍。
● 核心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成立之初的3倍。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 投资近20亿元打造300亩湖体和1300湿地构成的渔子溪总部经济区。
● 投资10亿元实施酒谷大道高新区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 占地3500亩的东北片区产业拓展区已经布局近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 招引集聚企业200多家,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 新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雏形,核心区主营业务收入216亿元,是成立之初的5倍。
● 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29.34倍
1993年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更名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
25年来:
园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 基础设施年投资额从过去的400万元增至35.64亿元。
● 区域规划面积从4.6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发展到29.3平方公里;
●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4.72亿元增长到138.5亿元,增长29.34倍;
●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几百万到几十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3.73%。
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入园企业总数达6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5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80亿元,累计贡献入库税金51.43亿元,从业人员达5.75万人,基本形成了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等产业体系。
扩大对外经贸合作:
● 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13.52万标箱发展到2018年57万标箱,占全省水运集装箱量的70%以上,货物吞吐量完成3000万吨左右。
● 进出口总额增长110.91%,进出口额约6亿美元。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
争创成为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2006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成立,2016年更名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
经过10余年发展:
● 园区建成和在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入驻泸州老窖集团等企业200余家,涵盖原粮种植、包材印务、仓储物流、会展金融等酒业链条相关产业。
● 成为全国首个以白酒制造为主导的专业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园区,带动就业常年2万余人。
● 2018年,园区产值和服务性收入预计突破700亿元。园区拥有四大国家级功能平台。四大中心及企业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3个,累计申请专利1232件。
● 园区国际会展中心连续承办酒业博览会11届,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展会,2014年确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类专业展会。
● 力争通过努力,做大做强做优以酒为基础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联动、产城乡景融合”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争创成为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川南临港片区:
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
2017年4月1日正式揭牌运行。
运行一年多: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其中22项制度被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毕马威)评为全国首创,在全省推广10项、在全市推广51项。
在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
● 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限时完成注册、刻章、办税、开户等企业开办流程。首创“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出口退税7天办结、最短达到2天。
开放通道畅通:
● 东向,开行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每周4班,从泸州港到上海的水运时间由原来的18天缩短至12天。南向,与广州港紧密合作,实现“泸州—广州”铁海联运班列每周双向稳定开行。与钦州港合作,实现“泸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发班。西向,“蓉欧+泸州港”号班列现已正式开行,20天直达欧洲。北向,俄罗斯木材通过蓉欧班列运抵泸州港分拨。
开放载体丰富:
● 正抓紧建设进境粮食第二仓库,计划明年2月建成投运。积极争创泸州综合保税区,打造西部大宗商品仓储分拨中心。正积极申创国家开放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丰富四川水运开放平台功能。
新闻推荐
“生肖”齐相聚 快乐展活力 新马路幼儿园开展“十二生肖迎新年”首届冬季运动会
开幕式集体操表演2018年12月29日上午,泸州市新马路幼儿园举办了以“十二生肖迎新年”为主题的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孩子、家...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