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川江都市报记者从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从即日起,全市将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白酒质量安全”“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药品放心”等百日行动。◎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泸州市严厉打击“保健”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经营、非法添加药物、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集中查办、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规范全市“保健”市场经营秩序,有效遏制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违法营销“保健”产品行为,大力提升老年人对“保健”产品安全消费意识和辨别能力。
在专项行动中,重点检查无保健食品生产许可、不按照批准内容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掺杂使假、产品标签标识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不具备经营资质、产品标签标识、宣传材料未经批准声称保健功能、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含有虚假宣传功效等违法行为;重点检查通过电视购物、电话营销、会议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销售保健食品单位的经营许可资质,以及超范围经营、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欺骗、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对经营保健食品产品门店和酒店、会所、活动中心等促销活动较多的场所,进行重点监管,加大巡查频率。
确保白酒质量安全
结合春节前后白酒消费旺季的重点时段,泸州市强化白酒产品、散装白酒的质量安全监管。未通过备案的白酒小作坊一律依法予以取缔。
在监督执法检查中,以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销售者及餐饮服务提供者,制假售假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白酒、配制酒,特别是散装销售的白酒和小作坊生产的白酒以及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自制泡酒(配制酒)为重点产品,以使用甲醇、工业酒精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勾兑生产白酒、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药品等违法行为作为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监督抽检活动。对发现的无证生产经营、用工业酒精或甲醇制售散装白酒等违法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的黑窝点黑作坊,坚决予以取缔,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要公开曝光违法违规酒类生产销售单位, 形成严打重处的良好氛围。
保障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
春节即将来临,群体性聚餐安全尤为重要。以承办“年夜饭”“团圆饭”“婚宴”的餐饮服务单位和农村“坝坝宴”为重点,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全面落实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双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向举办者、承办者发放《食品安全告知书》、签订《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制度,严防误食液体醇基燃料、野生毒蘑菇、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中毒事件发生。
开展对全市特大型、大型、中型餐饮企业经营“年夜饭”服务场所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是否齐全,是否购进无检验检疫合理证明的猪肉及制品、是否违规加工野生蘑菇、发芽土豆、新鲜黄花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凉菜专间是否达到“五专”要求,是否规范留样等内容。
对无证从事餐饮服务,加工使用“白板肉”、超过保质期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对加工使用“地沟油”、添加非食用物质、使用含有工业酒精或甲醇的散装白酒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让市民对药品放心
全市范围内全面排查药品生产流通(含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防止假劣药品流入合法渠道。突出农村场镇、城乡结合部、人口密集地区等重点区域,突出药品零售企业和连锁门店、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经营单位、隐形眼镜和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店等重点单位开展检查。对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门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诊所、医疗美容机构等,突出特殊药品、中药饮片和大型设备、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角膜接触镜以及美白、祛斑、防晒、染发等特殊用途化妆品等重点品种,购进渠道和产品是否合法,是否违法配制制剂、自制化妆品,是否使用、转让或捐赠未经注册、过期、不合格医疗器械等。
新闻推荐
小区车库出入口经常遭车辆堵塞 业主多次举报仍无效果交警建议设置界桩和门栏
小区车库外停满了车近日,龙马潭区天立·外滩一号的住户许先生反映,在该小区原售房部门口处,经常有车辆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